我一直固执地认为,由于小说创作离不开虚构,所以也就更加不能脱离现实。虚构的本质并非完全为了补缀现实的天然缺憾,还在于只有充分虚构才能较好启动最具承载现实荷重的强大的想象力。作家的任务正是在虚构与现实之间,再造一个亦幻亦真的世界。因此,小说创作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散文和随笔。正是持着这种近乎苛刻的态度,我打开了何世平寄来的最新小说集《乡间民谣》。读毕,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一位可以寄予厚望的作家,他既有丰厚的生活积累,又有不薄的小说创作天赋,他勤勉刻苦,且有愈挫愈坚的意志品质。
何世平十分善于运用小说手法对极具现实性的故事进行符合其表现手法的全新架构,为读者再现他所熟悉的各种乡村人际原生态。这个集子收入的31篇作品中,篇幅最长、达4万多字的《乡村日月》,在娓娓叙述中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乡间百态图,人物命运随社会变革而跌宕起伏,变幻莫测。这个中篇的最大特点,是揭示出人、环境与时代之间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人物的生长轨迹时而交叉、时而平行、时而纠缠,相互排斥又彼此粘连,盲目且宿命,必然更无奈。这个精彩的中篇证明,作家已经具备中长篇小说创作必不可少的宏大叙述能力,善于不露声色地谋篇布局,让人物了无痕迹地穿梭其中,并在刻有个性烙印的归宿里各得其所。
看得出,何世平尤其擅长短篇小说创作,视野也从不离开深爱着的乡土。在状绘各式各样的爱情悲欢时,他很注重独辟蹊径,造氛围于情理之中,又花开花落在意料以外,既增强了戏剧性,也强化了耐读性,如《1986年的火把》《乡间民谣》《南方》《失去》……等等,大多可圈可点。他还喜欢以写实的笔调,勾勒当代乡村众生相,听听这些人的名字:一尺八、七毛、山里佬、扣子、四毛……土气却鲜活。在《“联合国”的庙会》《院墙》《大黑》《香菊之死》……等等篇什中,读者走近了那些可爱也可叹、可敬也可气、可笑也可惜的小人物,由于种种原因的叠合混杂,他们的个性既鲜明又复杂。由于作家有着丰厚的现实积累,笔下人物才一律那么血肉丰实,可爱则让人感泣,可憎则令人拍案。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却又反对凭空捏造。虚构是为了让现实进入文学之后更加真实,只有深谙此道,处理题材时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这一点,何世平做到了。
何世平的高明还在于作品中几乎没有议论,不对事件作任何主观评判,也不对人物结局盖棺定论。小说是允许议论的,但是议论过多会反衬出作家的不自信,或者是有轻视读者判断力之嫌。尤其短篇小说,大多议论都是画蛇添足,所以,何世平巧妙地回避了。《一个叫小杏的女人》中小杏的愚昧、《屋顶上的女人》中张桂香的遭遇、《荒坡纪事》中七毛的不幸……等等,在原本可以痛快发泄一番的篇章里,何世平始终深藏不露。小说是一种以命运与个性示人的艺术,没有固定的是非评判标准,高明的作家只要完成自己的人物塑造和性格刻画就可以了,这样也利于避免主观对人性的分析和判断上的偏颇、局限乃至失误。
何世平深知,没有细节就没有小说,他也是一位精准运用细节刻画人物内心的高手。如在《长宝的心思》里,他写道:“长宝后来回忆父亲那天吸烟的情景,还有些后怕,外面的雨淅沥有声,可父亲吸烟的‘吱吱\’声却盖过了雨声。”在《我要去天堂》里,他写道:“黄晓明看见,慌乱只是从爸爸的体内跳出了体外,慌乱并没有走远,它幽灵一般在爸爸的周围徘徊、游荡。”在《天赐的欲望》中,他写道:“我要是不去海珠的城市,那海珠一定不是以前的海珠了,我要是去了,那也不是现在的我了!”这些比比皆是的细节和刻画,在小说情节的延伸中宛如根须一样探入读者的心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可信度。
何世平的这本小说集也让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位从南陵青山秀水中走出来的作家,已步入创作的丰盛时期,他的小说创作势头正呈现出奔马脱缰之势。在纯文学阅读市场日渐萎缩的当今,其小说却一面在全国各地文学期刊上普遍开花,一面又被出版社结集推出单行本。这也是芜湖市近年来最为引人瞩目的文学创作成果之一。
何世平对于小说创作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痴迷,这也是他志存高远、志在必得的资本。寄厚望予他之时,也希望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他能够以中国一线小说家的标准自律。在小说语言的运用上,尽快完成由洗练到精粹的提升;在人性的刻画上,完成由单一复杂到多重繁复的提升;在谋篇布局上,完成由适应情节外延的合理性到呼应内在逻辑辩证性的提升。乡村题材是小说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对于任何一个大有作为的作家来说,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宝库。中国正面临如何加快经济转型的考验,推进城镇化建设也势必在乡村意识形态领域引发新的波动。天生我材必有用。望何世平继续以躬耕于小说为要,以坚持自己风格为本,以依乡土之厚实为纲,争取早日推出更加优秀的小说创作成果来!
(《乡间民谣》 何世平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韩步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赵丹丹 实习生 聂梦笛)“房子牢固了,住着也安心了。”近日,看着自家刚刚加固竣工的住房,鸠江区官陡街道低保户王新友高兴地说,今后再也不会因刮风...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