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结婚证,大家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现在民政局颁发的“红本本”,四四方方、样式简洁,却鲜有人见过民国时期的结婚证。日前,家住四褐山的读者周女士晒出了自己珍藏的父母民国时期结婚证,虽历经70余年时光,这张承载着历史的结婚证仍保存完好,样式、大小和今天见到的结婚证迥异。
近日,记者来到周女士位于四褐山街道的老房子中,一见面她就拿出一个红色的长铁筒。“这个铁筒是和结婚证配套的,颜色是喜庆的大红色,上面还印着红双喜和一些吉祥图案。” 周女士一边介绍,一边小心翼翼地从铁筒中抽出一幅卷轴,将这张保存了71年的结婚证展现在记者面前。
这是一张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四月的结婚证。和通常见到的简简单单的结婚证不同,它看起来非常郑重,也非常漂亮:纸张厚实,大小比现在的奖状略大,四周点缀以鸳鸯、并蒂莲、孔雀、喜鹊、蝴蝶、牡丹等吉祥图案,上面的人名、时间等均为手书小楷,端庄秀美。和现代结婚证不同,结婚证上没有政府部门的印章,没有附贴新人照片;除新人姓名外,还另写有介绍人、证婚人、主婚人等姓名,且姓名下方均盖有私人印章。
“结婚证上还有举行婚礼的地址,上海浙江路皇宫饭店。”周女士指着结婚证上的一行字介绍说,自己的父亲是湖南人,母亲是浙江人,当时父亲在上海工作,婚礼就在上海的一家酒店举办。婚后不久,父亲携母亲一起北上至北京工作,上世纪80年代,两人为支援芜湖造纸厂建设又南下芜湖,自此扎根在这座江畔城市。
这张结婚证的两位主人公均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生前的恩爱情形却一直留在子孙后辈心中。周女士回忆说,父亲于1992年逝世,母亲郁郁寡欢地生活了10年后也与世长辞,“他们俩一辈子感情很好,几乎没吵过架,家里总是和和美美。”周女士告诉记者,父亲周群之前曾娶妻并育有两子,在前妻因故过世后续娶了比他小9岁的吴慧珠,此后,吴慧珠先后生下3个孩子,但一直对丈夫与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视如己出,一大家人和睦美满。
赵丹丹 文 郑远 摄
新闻推荐
炎炎夏日,游泳自然成了市民们避暑和运动的好方式。但在何处游泳,游泳安全也成了新的话题。记者近日发现,市中心的镜湖就成了少数市民“野泳”的场所—— ...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