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晔
中心城区累计降水量达70毫米,全市最高降水量达200毫米……前天夜里到昨天白天,芜湖市遭暴雨袭击。住建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市政工作者雨中奔波,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控……大雨洗江城,但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基本没受到大的影响。
如注暴雨下,江城“不看海”
长江南路与利民路相交处曾经因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等原因,一到汛期就容易大面积积水。可是昨日记者赶到时,只见路面十分顺畅,市民出行未受影响。积水流到哪去了呢?在长江南路路口,排涝所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在打开雨水井,加速路面排水。他们介绍,雨水进入雨水井后流到不远处的检查井,再排到附近的市管泵站,最终流入青弋江水系。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排水所负责人马和杰这样解释易积水点不再“积水”的原因:汛期前,他们对全市近百余处易积水路段进行整治,对低洼路面进行抬高,部分道路还增加了雨水井,并对雨水井与检查井之间进行疏通。
记者昨日从市政部门了解到,江城大部分路段未出现大面积积水,行人和车辆通行顺畅。
功课做在前,才能“不涝不淹”
“11时05分,九莲塘,水位5.39米。”昨日上午,坐落在桂花桥泵站的城市排涝监控系统大屏幕上,清晰显示市区水系的水位、水势状况。
于骏是这里的负责人。记者昨日上午见到他时,他正紧盯着大屏幕,随时关注雨情、水位以及市区路段的积水情况。“一晚上没睡了,也不敢睡。”于骏告诉记者,暴雨来临时,排涝所所有的工作人员随时待命,机器设备及时到岗,出现积水时随时实施现场紧急排涝。
“功课做得越早,越是有备无患。”于骏告诉记者,早在今年4月,芜湖市已出台《城市排涝应急预案》。根据规定,泵站、应急车辆、排水管网以及抢险物资须提前检修、准备,老城区、老旧小区等低洼路段应设置应急水泵等排涝设施,便于消除积水。
据了解,针对未来可能遭受的强降雨天气,市政部门已做好相关应急预案,如提前完成泵站预警设置,排查排涝设施,抽空泵站前池水,增加排水容量等。市政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段时间,工作人员均24小时待命,随时监测水位变化,遇到问题将第一时间予以解决。
昨天中午,雨稍稍停了一些。工作人员看着大屏幕长舒了一口气:“从监控平台和实地勘察来看,市区没有出现明显积水点,就连过去易积水的下穿立交桥也较为顺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潘晔 实习生 赵冬冬)炎热夏季已经到来,防暑已成为市民关注的话题,想了解“夏季病”如何防治吗?本周六上午9点,中江大讲堂将带您了解各种疾病的防...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