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去某小区探望一位友人,虽说是老旧小区,可上下楼道的墙壁被粉刷一新,原先满是小广告的墙面上张贴着文明用语、治家格言、文明市民公约,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闲谈中得知,友人居住的社区干部和志愿者还在三年前推出了“爱心六敲门”活动,喜事上门祝贺、生病上门看望、困难上门帮助、纠纷上门调解、丧事上门吊唁、重大节日上门慰问,用真心、诚心和爱心汇聚成一股社会暖流。
我们说,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幸福的基础。社区环境,不单指物理环境,更重要的还是人文环境。然而,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冷漠,许多对门邻居姓甚名谁都不清楚,平时见面连声问候都没有,冷漠症与疏离感渐成常态,“守望相助”反倒成为一种奢侈。这与我们心目中的“美好家园”差距可大了去了。
改善和重塑社区环境,基础设施投入是必须的。近年来,芜湖市许多老旧小区都进行了改造,绿化、美化、亮化再加上健身器材、宣传橱窗、社区书屋等,使硬件水平普遍上了一个台阶;相对而言,人文环境的重塑尚需时日,需要我们持之以恒。比如创建文明楼道活动,既是市容整治向社区“细胞”的延伸,也是一项利民惠民的新举措。它的意义当然远不止于感官和视觉上的清爽整洁,而是通过创建并形成长效机制,让楼道洁净起来、美化起来、亮化起来、平安起来、和谐起来。楼道里的灯照亮的不仅是居民回家的路,更让他们的心里变得敞亮。而“爱心六敲门”看似小事,却大都是在群众最感无助、最需要慰藉和排忧解难之时“翩然而至”, 对于其回归心灵的舒缓不啻一场“润物细无声”的及时雨。如此人文环境,与和谐、幸福这样的字眼“粘贴”就比较靠谱了。
改善和重塑社区环境,从社会管理层面而言,要把服务居民、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作为基本目标,把和谐社区示范创建活动作为重要载体,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在范围上得到新拓展,在质量上得到新提升,在群众满意度上实现新飞跃。
同时,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这方面,镜湖区 “一米阳光”的创意可借鉴),不断拓宽志愿服务辐射领域,以特殊群体、困难群体为重点,深化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农民工、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展环境保护、“关爱自然、植树造林”等志愿服务活动;配合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开展社区文化志愿服务等。这就要求我们,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深化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健全完善志愿服务活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建设,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整合志愿服务活动资源,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对接。
至于每一个小区居民,也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比如:维护小区秩序,善待邻里;爱护共同空间,自清自律;邻里相知信任,户户相依;爱护树木绿地,美化环境……
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不仅表现在外部环境上,更体现在精神本质上。文明城市创建,根本上是要塑造一座城市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内核。芜湖历来是一座宜居宜业、有爱有温情的城市,社区环境,春风化雨般润泽着我们的城市表情,调适着我们的城市温度,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更加幸福。
老马迷途
新闻推荐
本报讯 由市总工会牵头,经市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8家成员单位研究,提交市政府的《芜湖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日前经市政府同意后...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