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镜湖区法院在审理一起机动车事故责任纠纷过程中,发现原告提供的收入证明系伪造,不但没有采信该证据,还因其行为妨碍了民事诉讼,依法对其罚款500元。
几年前,杨某驾驶轿车左转弯时,与相对方向余某驾驶的摩托车侧面相撞,致余某受伤,双方车辆损坏。经交警部门认定,杨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余某在与对方协商未果后将杨某、杨某车辆所投保的某保险公司等一并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
起诉阶段,原告余某向法庭提交了芜湖某汽车修理厂的劳动合同书、工资发放表等书面证据以证明其误工损失。庭审时,被告某保险公司对原告提供的该证据有异议,特申请法院对原告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取证。庭审后,原告又向法庭申请证人出庭作证,而该证人证言称原告余某自2003年起一直从事内外墙油漆工作,并非在汽车修理厂工作,与原告此前提供的收入证明自相矛盾,其伪造证据行为已不攻自破。
余某虽辩解称劳动合同书、工资发放表都是其母亲代为整理,自己毫不知情,但这些证据都是原告提交并当庭出示,其辩解显然说不过去。据此,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决定对原告余某处以500元罚款,以示法威。
据悉,近年来,镜湖区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因受利益驱动,在诉讼活动中不乏伪造、毁灭重要证据,恶意诉讼、虚假诉讼等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法官在此奉劝那些试图以身试法者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一旦查实上述违法行为,不但违法证据不被采信,人民法院还将根据情节轻重对行为人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饶剑 丁伟
新闻推荐
本报讯 9月11日下午,芜湖召开“2013年芜湖市‘诚信兴商\’银企座谈会”。据了解,本次座谈会由外汇局芜湖市中心支局主持召开,围绕“凝聚诚信...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