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发布了国内首部家居行业规范——《家居行业经营服务规范》(以下称《规范》),该《规范》于9月1日正式实施,“剑指”家居市场乱象,《规范》要求家居卖场实行先行赔付制度;装修加价超过合同价8%以上部分,由施工方承担;装修基础工程和防水工程保修期2-5年。记者采访了解到,芜湖市每年家居建材类投诉很多,装潢市场也存在不少不规范现象,新规出台是好事,但能否执行好也让市民担忧。
装修加价现象很普遍
所谓装修加价,就是市民装修实际花的钱超过合同上写的价,合同价只是个“大概”和“参考”,现实中,装修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往往都会超出预算,造成总价超支。
去年装潢新房的市民小邢就遭遇了装修加价。“合同上写了预算总价4.4万,实际装好差不多超了1万块钱。”小邢很郁闷地说。水电改造合同上的预算价是3000元,实际装修时却花了6000元,整体橱柜也加了1000多元,还加了水泥黄沙、吊顶和防水的钱。为什么会比预算价高?小邢说很多与测量有关,做预算时装修公司会草草量一下,通常会把面积弄小,实际装修时会仔细量,实际面积肯定比原来大,相应的原辅料都要加钱的。还有就是装修公司没尽到提醒义务,“签过合同后,他们又说客厅最好吊顶,否则非常难看,还有阳台要做防水等。”小邢认为,很多市民没有装修经验,对一些问题欠考虑,但装修公司应该事先提醒,而不是事后提醒。
“我家装修的总价比预算高了不少。”市民程女士说。加价的部分主要是水电改造增加了2000元,预算中漏掉了一个书橱,2700元,阳台石加了300元,还有防水层、隔热层、杂七杂八的加起来300多元。
有业内人士介绍,一些装修公司做预算和签合同时,会故意漏报几个必做项目,这样先用低价格吸引市民把合同签了。记者采访发现,不管是主动增加还是被动要求增加,不少市民装修总价都比合同价高,这已是个普遍现象。
市场上没有统一装修合同
《规范》已经实施了,芜湖市装修市场上的合同会不会做出改变?“目前芜湖市还没有统一的装修合同文本。”市工商局合同科的王科长介绍说,装修合同分示范合同和格式合同,示范合同是国家统一制定的,格式合同多是公司内部或行业内部制定的,还有的合同既有示范文本又有格式条款,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合同科主要负责合同备案、合同纠纷和合同案件的处理,工商部门不负责制定合同。
芜湖市住宅室内装饰行业协会李会长介绍,目前协会会员使用的都是统一的合同,但非协会会员使用的合同是不一样的,他说芜湖有1/5的装修公司合同使用过协会合同的封面,但把里面内容换掉,有的公司装修合同是东拼西凑制成的。“目前芜湖市场上有200余种装修合同,都没有统一。”李会长说。不过,他表示《规范》中说的三个“利好”,协会都已经在做,如去年就发文装修加价不许超过5%,超出部分消费者一律不接受。虽然没有写入合同中,但如有消费者投诉,就会按照协会的这项规定执行。随着《规范》的出台,协会会考虑更换合同,将对消费者有利的内容写进去。
记者从芜湖市消协获得一组数据,今年1—8月份,芜湖市家居建材类消费投诉就有119起,而去年全年是117起,大有上涨趋势。
市民质疑《规范》能否执行好
“《规范》看着很不错,但实施起来如何界定是难题,装修公司会说是消费者主动加项目加价。”市民涂先生说,他家装房子时,就让他很窝心。装修公司通常会建议你更换这个更换那个,最终决定权虽然在你,但算不算是被动加价?
“先行赔付肯定有很多苛刻条件,除非商家太理亏又找不出推脱理由,否则不会赔的。”市民李小姐认为,为此她还打电话咨询过市区一大型家居卖场,对方表示消费者如买到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与专卖店协商解决不了,商场才会介入调查,如果专卖店就是不承认,但产品问题确实非消费者造成,那么商场就会给予赔付,但是有很多条件,目前还没有真正先行赔付过。
记者 李贾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聋哑姐妹花刘淑玄、刘淑冰的坚强故事打动了许多读者,热心人们纷纷联系记者想要给孪生姐妹提供帮助。“看照片上两个小姑娘挺招人疼的,如果她俩愿意,我可以免费...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