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民生办组织民生工程督查组,赶赴各县区对民生工程开展及后续管养情况进行现场督查,现场“挑刺”,确保基层用实、用足惠民政策,让民生工程深入民心。
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之一。近几年芜湖市推出的一大批民生工程,围绕 “群众满意”这个中心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为老百姓带来了福祉,为党和政府赢得了民心。但毋庸讳言,由于诸多因素,民生工程特别是相关惠民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或可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就需要“有心人”去关注、去发现、去琢磨、去完善,促进基层用好用足惠民政策,使之实现效益最大化。现场“挑刺”就是一种务实、管用的做法。而深入基层、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收获更是在办公室看简报、听汇报或是仅仅停留在“身入”层面无法达到的。
实际上,“挑刺”仅仅是整个“过程”的第一步,相当于中医的望闻问切,而开出解决问题的“药方”,方显出医者的“道行”。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在感情上把困难群众的事当做自家事,把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作为重要职责,少一些花里胡哨的“唱功”,多一些务实之举。比如民生工程督查组现场提出的“这项公租房的进度慢了一些,实物配租要尽快到位。”“这户临时救助对象的救助金额低了,建议依据政策帮助进行二次申请。”就很实在且不难操作;至于问题复杂、牵涉面广、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的,只要把话说清楚了,群众也会理解的。其实,干部是不是真深入、真联系、办实事、求实效,群众心里有一本账。干部如果心中有群众,把困难群众的事当做自家事尽心尽力去办,即使没办成,群众也不会有怨气;反之,装装样子走走过场,不可能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更不可能在办实事求实效上有所建树、进而构建全社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市委书记高登榜今年3月18日接待来访群众时曾说过,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不仅体现在抓经济工作和重大项目上,更体现在服务群众、关注民生的细节上;更体现在对待基层群众呼声和诉求的态度上。这就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是否能“把困难群众的事当做自家事”,或可成为考核干部的“镜子” 和“尺子”。
马小平
新闻推荐
在第29个教师节来...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