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芜湖市城郊接合部的海南渡社区,是镜湖新城公共服务中心唯一一个社区,目前已有近2万户、4万余人入住,这里有安置房住户,有商品房住户,还有廉租房住户。
在这个地域广阔、人口复杂的“大家庭”,为了更人性化服务居民,社区被划分为4个网格,设立网格办公点,依托网格化信息平台进行精细化服务和管理。
4大网格点
专职“格格”精细化服务
4月11日上午,患有红斑狼疮的汪红玲带着低保卡来到绿地镜湖世纪城2号地块的一间办公室完成了每月一次的低保盖章。她告诉记者,这里离家近,平时遇到了困难、发现垃圾未清理等问题,和这里的“格格”们及时反映就行,都不需要去居委会办公室来回奔波。
汪红玲所说的“这里”是海南渡社区的网格点,“格格”则是网格员。随着住宅楼群的陆续交付,从2012年1月份开始,为了实现对居民的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和服务,海南渡社区先后设立了棠梅、绿地2号、绿地3号、万达等4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固定办公地点,由一名社区工作者担任责任人总体负责,区聘请的专职网格员进行精细化管理服务。
绿地2号网格点共有5名网格员,主要服务弋江新生活、绿地1号、2号、6号地块区域的居民。4月11日上午,记者在该网格点的办公室看到,除了低保盖章外,60岁以上老人登记工作也在这里进行。“社区面积较大,有了网格点,服务更细致,居民也感觉很方便”,网格员程玥向记者介绍说,网格员在网格内将人、物、事、组织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除了要入户走访调查,及时采集人口、房屋信息外,还要提供就学、就业、救助、安全等管理服务,协助社区开展综合性、辅助性的社区工作。
信息化建设支撑
网格化管理更便捷
作为芜湖市首个尝试信息化建设的试点社区,在划分网格后,海南渡社区于去年完成了社会网格化平台建设。社区工作人员打开平台,记者看到社区被划分为四大网格69个小网格。随意点开小网格里的一个楼栋,这个楼栋里的住户信息便全部显示出来。随意输入一个人名,即可以查出他的年龄、家庭住址、文化程度等详细信息。另外,海南渡社区还将社区矫正人员、重度精神病人、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纳入信息平台,系统内跟踪、服务和教育。
插上信息化翅膀的网格员每人还配备一个网格化管理终端设备——“社管通”,网格员每天手持“社管通”在网格内巡查,及时更新人户信息,发现什么问题还可以立即现场用“社管通”把文字和图片传送到网格化平台,平台第一时间进行分类,快速分派人员进行处置,解决居民烦恼。
4月10日,网格化平台上就多了一条事件管理信息。原来,棠梅网格点的网格员方建军发现棠梅A区8栋附近有大量燃放过的炮竹、纸屑等垃圾,随后便用“社管通”拍了一张照片传送到管理平台。平台立即通知物业人员进行了清理,并要求相关人员加强巡视,以防出现烟花炮竹易燃现象。
一切为了服务居民
“大家庭”更紧密贴心
网格化管理,核心理念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促进社区和谐。家住棠梅园廉租房的王静腿部肿大,行动不便,前不久又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因孩子在外上大学,家中全靠丈夫一人打零工维持生活。棠梅网格员钱静在入户了解情况后,便及时告知了低保政策,还帮助他们申请计划生育中关爱女孩的救助。
提起网格员,家住弋江新生活2栋的王阿姨总会竖起大拇指。原来20年前,她的右腿被车撞伤,因耽误治疗最终落下了残疾。几年前,老伴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绿地2号网格责任人石光荣走访得知后,一方面安排志愿者帮着二老带菜、倒垃圾,一方面还经常和网格员孟宪艳上门看望、打扫卫生。
一次次细致走访、服务,网格化管理拉近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距离,让居民找到了幸福感和归属感,也让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海南渡社区实现服务全覆盖。
记者 芮娟 文 许城 摄
新闻推荐
从烈日炎炎的夏日到微风拂面的春天,作为芜湖首家免费素食餐厅,“雨花斋”开设已近一年。在媒体的报道下,“雨花斋”也日渐成为善心义举的代名词,在这个春天如蒲公英的种子一...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