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江城热浪滚滚,“烤”得人们嗓子冒烟,也“烤”旺了冰冰爽爽的冷饮市场。近日,记者走访发现,琳琅满目的冷饮销售火爆,特别是“老冰棍”备受青睐。还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家庭“DIY”,自己动手制作。对此专家提醒,冷饮再美味也要讲究个“度”,“且吃且注意”。
饮品店前排长龙
昨日下午2点刚过,鸠兹广场站台上,一位刚下车的小伙子汗流满面,很快跑向了步行街上的一家冷饮摊,买了一瓶冰水,一口气“灌”了下去。“现在感觉,只有冰的东西才解渴,才痛快。”不一会儿,正在等公交车的年轻女士,也撑着伞过来买了根雪糕,边吃边等。
高温天气带旺了人们对冷饮的需求,自然也带旺了商家的生意。记者在芜湖市中心的几家超市看到,原本放置水饺、馄饨的冰柜里已经尽数塞满了冷饮,大都整盒整袋出售,雪糕、棒冰、甜筒、冰砖等种类齐全,水果口味、果仁口味、巧克力牛奶口味等应有尽有,售价从10多元至30多元不等,不时有市民前来购买。
不仅是超市,很多饮品店门口也排起了长龙。昨日午间,中和路北端的两家饮品店,隔着马路,都排起了长队,服务员们忙得连轴转,买一杯柠檬茶要等快10分钟。而中山北路的一家奶茶店,虽然一杯饮品的价格高达12元,也同样供不应求。
记者还看到,一些杂货店、水果店、烟酒店、零食店也加放了冰柜,兼营冷饮生意。有位店主说,这些“偏门”卖得比店里的正货还好。
“怀旧”冰棍受欢迎
相比以往,今夏的冷饮市场刮起怀旧风,很多老口味“卷土重来”,尤其是一些添加剂较少、配方简单的冰棍,颇受消费者青睐。
在中山北路上一家大型超市,记者看到一位戴眼镜的女士站在冰柜旁,左挑右选,嘴里还小声数着什么。后来她解释说,是在计算添加剂的数量。“孩子放假在家,想吃冰糕,我又怕添加剂多对身体不好,所以就多比较下。”
与这位女士有类似想法的市民并不少。许多冷饮品牌也迎合了这种想法,老冰棍、芝麻棒冰、绿豆棒冰、盐水棒冰……记者看到,众多国产品牌今年都推出了“原生态、老口味”的经典冰棍。相对而言,这些冰棍包装朴实无华,口味相对清淡,价格也比较“亲民”。超市的一位销售员说,这些冷饮上架以来,销量一直不错,“一些顾客专门来找,有的人成箱往家里搬。”在一些消费者看来,这些不含奶油的冰棍口味清凉,还能勾起儿时的回忆,感觉很亲切。
自制冷饮趣味多
尽管市面上的冷饮花样繁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家庭“DIY”(手工制作),自食其力。昨日,记者从多家超市了解到,冰块盒、冰棍模、果珍、浓缩果汁、红豆沙、绿豆沙、果醋、龟苓膏粉等工具和原材料都卖得很好。
网络平台上也是一样,明星推荐的一款冷饮机被转帖过10万次,在淘宝上叫卖火热,价格从199元至近千元不等,尽管评价褒贬不一但仍然旺销。另一款售价两三百元的复古冰激凌机也销售火热。还有不到10元的制冰格、冰棒模具、各式的冰激凌粉、冷饮配料也都走红。
家住吉和街的市民陈小姐告诉记者,前几天她在超市买了一个冰杯。“按照说明,倒置冷冻20分钟,夹层的液体就完全冻住了,很有意思。马上往里冲了杯蜂蜜柚子茶,很快就变凉了,喝起来美美的。”家住绿地的童女士则说,她从网上买了台家用冰激凌机,又买了淡奶油、牛奶等,尝试做了一次,受到全家人的大赞。“不但吃得放心,还吃得自在、温馨。有时候孩子也帮着一起做,还能增强她的动手能力,一举多得。”
不过,芜湖市疾控中心的专家提醒市民,购买自制冷饮机器、食品材料时,记得关注产品的产地、保质期、是否含有非法添加剂等。另外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吃冷饮都要有个“度”。最好不要交叉乱吃,也不能多吃,以免引起消化不良或胃肠炎、腹泻等。大汗之后不要吃,否则会刺激血管和皮肤收缩,引起“闭汗”,导致疾病。
记者 程茜 文 赵亚玲 摄
新闻推荐
6月10日下午1点半,连接合肥与芜湖的芜合高速公路开展了一场由芜湖高速交警三大队、合肥高速交警六大队、巢湖消防大队以及芜合高速公路管理处路政大队等多部门联合的,以高...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