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静流/那人吟唱的身影渐渐消逝/只有那湘草的芬芳/和悠悠的碧水”,“在华夏尘封的历史里/捧起一本泛黄的诗书/青灯古佛/仿佛手托着/一个时代的厚重鲜活/这是中国的唐诗/这是唐诗里的中国”……
伴着意境高远的诗句,5月30日晚,由《大江晚报》、芜湖市诗人协会、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团委主办,安徽师范大学江南诗社承办的“2014年端午诗会”,在安师大花津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团委多功能报告厅拉开帷幕。本年度端午诗会是继2012年首届成功举办后的第三届,本次端午诗会的主题是:“浓情端午 美好生活”,数十位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的大学生现场朗诵了诗作,吸引了众多学生和诗歌爱好者观看。
流光溢彩 魅力诗会
粽香飘远,传递浓浓端午情;纵情诗海,品味醉人诗歌宴。端午诗会以一曲伴舞唱诗《采薇》开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绵柔的曲调,婉转的歌喉,似深情倾诉,又似娓娓梦境,舞蹈演员们的一转身一俯腰,一颦一蹙,无不蕴含着浓浓的情意。由安师大学子方天皓和王阳炀朗诵的原创诗歌《唐诗里的中国》,为大家描绘了一幅荡气回肠的盛世唐朝景象,唱不尽人间万事艰辛,歌不尽盛唐千年诗情。而以“情景剧”式朗诵的现代诗歌《奋斗》,则展现了当代心怀梦想的青年们的铮铮傲骨,为理想奋斗的坚定信念。
此次参演端午诗会的人员大部分是安师大文学院的学生,尤其是江南诗社的骨干精英们。同时,社会众多诗歌爱好者也积极参与进来。芜湖一名普通的公务员曹丽芳,结合时下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带来了原创诗歌《鸟儿的梦》,表达了对祖国深沉的爱。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诗会还邀请到了著名诗人海子的侄子査锐,为大家带来了海子的《亚洲铜》。查先生在朗诵时饱含深情,表达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这是一场流光溢彩的诗歌盛宴,给观众带来一次精神上的美感享受。来自安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陈蓓蓓对记者说:“端午节我没能回家,此时此刻也不能和亲人团聚。带着对亲人的思念,我慕名来到诗会现场。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诵让我十分感动,沐浴在诗歌的文化氛围中,我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端午气息。”
佳作齐聚 文化诗会
据了解,自本报端午诗会征稿启事见报日起至截稿日止,共收到数百首来自全国各地和本地高校的优秀诗篇,作者们用优美深情的诗歌,充分表达了对端午佳节的眷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优美诗歌的倾慕和对伟大祖国的歌颂。在端午节前夕,本报开设端午诗会专版,刊登了数篇优秀诗歌征文。在2014年端午诗会上,主办方还以端午征文为契机,精心挑选了其中的精品,由“江南诗社”的青年学子们现场配乐吟诵,渲染节日的文化氛围。
安徽师范大学江南诗社的现任社长王腾辉表示:“江南诗社从2012年开始,已经连续承办了三届端午诗会。虽然每次诗会的主题略有不同,但是都寄予着对亲情的美好祝愿和对生活的光明理想。承办端午诗会不仅是因为我们对诗歌怀有深沉的热爱,更是因为我们想通过端午诗会的平台与校外人士进行交流,提高创作水平,传递大学生对诗歌的创作理念。”当被问到参与此次端午诗会的感受时,江南诗社成员王雅婷同学说:“我十分喜欢诗歌,平时也会有感而发写些闲诗,今天听了这么多佳作的朗诵和专家们的指导,我感觉在写诗方面我又有了新的体会,我会更加努力,写出让自己和诗社满意的作品。”
端午诗会结束后,芜湖市诗人协会会长,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四平对诗会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说:“诗会紧紧围绕主题,抓住端午节这个重点,取材多样,形式丰富,将原创与经典很好地结合与转化,成效显著。通过诗会我也感受了当代大学生对于诗歌倾入了极大的心血和精力,他们对于理想的坚守、梦想的追求和责任的担当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同时,杨四平也从专业角度对诗歌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方面,诗歌的修辞学价值与认识论价值实际上是平等的,诗意本色可通过朗诵表现出来,也同时印证了诗意存在。另一方面,诗歌是社会发展的领潮和标杆,少数人的声音可以引起大多数人的回应,这就是诗歌精神的所在。”
徐炜红 冯裕国 记者 季鲲 文 刘江 摄
附“端午诗会”现场朗诵获奖名单:
一等奖:《奋斗》(朗诵者:李雅雯/高博)
二等奖:《采薇》(朗诵者:周欣怡等)、《唐诗里的中国》(朗诵者:王阳炀/方天皓)、《鸟儿的梦》(朗诵者:曹丽芳)、《千古屈魂一水间》(朗诵者:刘辉/王阳炀)、《亚洲铜》(朗诵者:査锐)、《江南·李白》(朗诵者:张芳源等)
三等奖:《拳拳端午情》(朗诵者:李盼坤等)、《端午组诗》(朗诵者:陶昕等)、《怀念·汨罗江》(朗诵者:荆立娜等)
新闻推荐
本报讯 6月1日下午,20名芜湖“徽嫂”齐聚镜湖区滨江一米阳光党群服务中心,比拼包粽子技能,2014年“芜湖徽嫂杯”芜湖市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也在当天同步启动...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