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藏室被私改成住所、排水通道不畅、小区绿化被开辟成大大小小的菜园……小区环境日益变坏,这让位于澛港街道的澛港新区中区的不少居民颇有意见。
记者走访:
澛港新区中区“乱象丛生”
7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澛港新区中区发现,该小区居民楼的一楼是储藏室。据介绍,这些储藏室是供小区居民存放杂物的,每间有几平方米。但目前,不少储藏室成了老年人的起居之所。
对此,居民王老先生觉得,这些储藏室并不具备住人的条件,因为没有下水道、厨房等设施,而且地方狭小空气质量很差,有些人就将储藏室朝小区道路一侧的墙拆除,然后安上门。他担忧,如果家家户户都在储藏室拆墙,或会对大楼稳固性造成影响,这种现象不应被忽略。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住在储藏室的老人,他们表示地方狭小还能忍受,但一楼的污水沟排水不通畅,污水全都聚集在沟里面,夏天臭气冲天、蚊蝇滋生,雨天更是漫溢一片。记者注意了一下,看到臭水沟里面竟蠕动着数条蛆虫。
此外,该小区还存在一个问题,即“毁绿种菜”。几位小区居民说,小区里其实一直都不让种菜的,小区物业也铲过几次,但是物业只管铲,铲完却不管不问了,任由荒地杂草丛生。看见空地荒在那儿挺可惜,一些居民忍不住又去种菜。小区空地是业主公共财产,“毁绿种菜”不仅侵犯其他业主的权益,而且很多“菜农”用农家肥浇菜,搞得小区内时常飘着臭味。
物业叫屈:
卫生费收不上来,有心无力
对于该小区存在的问题,记者随后找到了管理该小区的“森林物业”,一位潘姓负责人却吐起了苦水。他说,澛港新区中区是安置小区,物业费很难收取,目前只是向每户收取每年60元的卫生费,“但收这笔钱比讨饭还难”,导致物业公司资金严重匮乏。
潘姓负责人表示,物业是不允许居民在小区内种菜的,之前也组织人铲过,但铲完后,却没钱在空地上搞建设。对于居民反映的管道排水不畅,这是由于下水管网老化导致的,但物业也是无钱改善,只能挖几条明沟排水。
对擅自改建储藏室的行为,潘姓负责人说,这种情况肯定对整栋楼的安全有一定影响,物业曾联合了澛港街道市容执法中队劝导过。但很多居民对劝导不予理睬。记者随后也联系到了澛港街道市容执法中队的周队长,他颇感无奈,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禁止这种情况,他们也不能强行执法,只能宣传引导。
澛港新区中区的乱象该如何解决?潘姓负责人没有给出更明确的答案,他还给众多乱象又加了一条,小区内很多业主开办旅馆,导致进出小区的人员良莠不齐,给管理更加大了难度,例如经常有人从楼上直接往下扔垃圾袋、酒瓶等杂物。
部门回应:
该小区已纳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计划
记者从弋江区住房与建设委员会了解到,澛港新区东区(文津西路以南、峨山东路以北、漳河路以东、中山南路以西)已经纳入弋江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计划中,其中就包括了澛港新区中区。该项目将对建筑物、道路、绿化、污水管网等一系列基础设施进行修缮,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招投标阶段。
记者采访中,相关部门对该小区的乱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芜湖市住建委物业管理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对于物业的不作为,小区业主可以发挥主人翁意识,成立业主委员会,主动积极去争取自己的利益。但该工作人员同时表示,在伸张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要尽到相应的义务,比如按时交纳物业费、自觉维护小区环境,物业公司毕竟是企业,需要资金来维护小区的良性运转。澛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安也呼吁,小区要三分建七分养,而养护则要大家共同努力,需要建立业主、业主委员会、社区管理部门、物业公司“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记者 饶剑 实习生 汪纯 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芜湖市车管所创新监管检测机构的工作方法,以监控、系统数据等后台管理为立点,以实地巡查为辐射线,以暗访为抓手,实行监管全覆盖,并逐步实现监管工作的...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