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岁月,古老的民族,灿烂的文化,孕育了真切、自然、美好,富于生活情趣的中国画。不过,有着悠久历史的这门艺术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激烈挑战,西方美术以席卷之势遍及世界,社会的转型,使中国画的传统形态无法承载现代生活的巨大重量。
“文化的广泛交流,需要中国艺术以自己的现代形象展示于世界艺术之林,这是当代中国艺术家责无旁贷的使命。”1958年出生的吴冬声,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芜湖画家,现为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过去的30多年里,他一直孜孜不倦地追寻着自己的梦——让中国画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兴趣也可以改变命运
吴冬声打小就喜欢画画,只是从没想过画画能成为一份事业,更没想过这份兴趣在日后改变了他的命运。
上世纪70年代,吴冬声从城市下放到农村锻炼。当时大队干部看他会画画,有知识,就安排他去当了民办教师。有时县文化馆举办一些活动时,也会把他叫上去帮忙,出板报,做一些宣传活动。
恢复高考后,吴冬声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毕业后来到巢湖师专(现巢湖学院)任教。6年后,吴老师调至芜湖书画院,从事专门的美术艺术创作,这样一坚持就是10多年。后来母校邀请他回学校任教,吴老师又重新回到了教师的岗位直到今日。
在芜湖书画院工作时,吴冬声曾有幸去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了一年多,正是那一年多的时间,让他的视野变得更加宽阔,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为自己以后的国画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1年, 33岁的吴冬声参加全国美术展览会并获奖。对于业内来说,这无疑是很爆炸的消息。参加全国美展是国内美术界的最高荣誉,很多画家一生都未必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拿到全国美展上露脸。年纪轻轻就出了名,再次改变了吴冬声的人生轨迹。虽然要在学校授课,但他有了经常外出实践的机会,不断在实践与交流中汲取营养。虽然家住嘈杂的闹市区,但吴冬声在清水街道有一处画室,环境古朴安静。如今,他一心扑在了中国画创作上,每天早出晚归坚持创作,多年来,作品在国内外画展中屡屡获奖。吴冬声现在教学教的也是中国画中最难的写意人物画。
东方美术文化的使者
今年5月,由中国美协组织,安徽省美协承办,中国美协主席亲自挂帅的中国画欧洲巡展举行。作为芜湖杰出国画家的代表,吴冬声和欧阳小林参与了这次巡展。展览是在维也纳举行,这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画的风采,吴老师的心里十分激动。看到外国友人对于中国画的喜爱和认同,更是让他心里相当骄傲,为中国画而骄傲。
日益强大的中国,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艺术面向世界。近年,中国画艺术不断得到新的重视,各地都成立了中国画学会。吴冬声就是安徽省中国画学会的重要成员之一。
“习主席讲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有理想有担当,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前途。”这些年来,吴冬声不断审视国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中国画的交流活动。他说,这一百多年我们自己民族的艺术一直在处于边缘化的状态,我们的美术教育全盘西化,大多美术学院还是西方的体系,我们中国画却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认识,真正的重视。
今年六月份,吴冬声还和几个同行去了澳大利亚进行学术交流。当地的电视台、政府官员以及相关的专业人士都来到了现场。吴冬声一行所带的中国画作品,受到当地社会各阶层的极大欢迎。看到画面清新典雅,意境空灵清旷的中国水墨画,观者更是赞不绝口。
现场,有一位政府文化专员更是痴迷到用手机将画作的各个局部特写,发送到自己社交平台,引得他朋友纷纷“点赞”,惊呼"amazing",并提出第二天要亲自来看看。还有一位当地人问能不能买一幅画回去。由于是文化交流,这些画是不能卖的,不过出于国际友情,吴冬声表示可以馈赠一幅画给他,他连说“NO NO NO”,坚持愿意购买,并说,这是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
“让中国艺术全面超越西方是我的梦想。”多年来的国际交流,让吴冬声跑了很多地方,也深刻感受到中国画在全球的魅力越来越大。他希望,未来的十年,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在中国香港、在伦敦、在巴黎、在纽约,有更多国画大师的作品像毕加索、梵高、波洛克、莫奈那样享誉全球。
让国画创作更具国际视野
鲁迅曾说过,要在文化上有成就则非韧不可。同理,要想在艺术上有成就,就要有恒心、有胆力。
多年的创作,吴冬声早已视画画如喝水一样寻常。和很多埋头创作的画家不同,吴冬声喜欢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在同行眼里,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是一名尽职的文化传播者。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不管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要抓住机会多出去走走,多去外面看一看,这些经历总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我们有所帮助,实践的经历和你的工作总会相互促进,它能让你变得更好。他不断把收获的新鲜视野和自己的创作实现良性结合。
“画画是我梦牵魂绕的事业,中国画要走向当代和未来,更加具有国际视野,适用于整个人类。真正的艺术不分国界,应该是无论中西方的观众都能看得懂。而且,我相信只要是正确的东西,一定会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吴冬声最近创作的作品依然围绕写意人物画,他正努力使绘画语言更加明确,希望把这种语言的理性高度更提高一步。“搞创作永远没有终点,我这个年纪,艺术的能量才发挥了一半,我依然在路上!”
记者 王世宁 实习生 倪磊 文 记者 许诚 摄
新闻推荐
眼下,正值2014年高校录取通知书密集投放时期,芜湖市许多考生接到了外省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但多省高校今年秋季开始涨学费的消息,让他们心头的喜悦心情也减弱了不少。特别是一...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