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每位贫困生都有一个辛酸故事

来源:大江晚报 2014-09-26 18:33   https://www.yybnet.net/

本周一早晨课间操时间,位于芜湖城郊的鸠江区翰文学校,举行了新学期贫困生资助仪式。从全校50个班级中评出的100名贫困生,获得了学校资助。当贫困生们列队从校领导和老师手中接过资助的学习用品时,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感激。仪式结束后,校领导坦言,这次受助的100名贫困生只是全校贫困生中的一小部分,若学校有经济实力,全校所有的贫困生都会获得资助。

贫困生至少占学生总数的10%

鸠江区翰文学校在芜湖市算得上是一所大学校。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共有50个班级,全校学生总数2800多人。

校领导告诉记者,根据学校调查、家长申请以及社区街道提供的证明,全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至少占10%,也就是说,全校贫困生总数在300人左右。尽管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制学校,学生上学已经全免费,但新学期开学,仍有不少家长带着相关证明、材料来到学校,希望得到资助。鉴于这种情况,学校决定开展贫困生资助活动,但受资金的限制,每班只限定两个名额,汇总全校就是100人。虽说这次资助贫困生难以做到“全覆盖”,但毕竟让最贫困的一部分学生受到了资助。

王副校长说,学校除了尽可能给贫困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物质资助外,对贫困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更为关注。师生结对帮助、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等,让贫困学生感到在学校并不“低人一等”,学校给贫困学生们营造了温暖关爱的“小环境”。

城郊居民并非想象的富裕

近些年来,由于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城郊农村经历着大范围的征地折迁,由此带来的是各种补偿补贴。在许多城市居民看来,城市的扩张让城郊居民迅速致富,不少城郊居民家庭甚至“一夜暴富”。

当天记者在翰文学校的中学采访,见学校有这么多贫困生,就对上述市区居民的看法进行验证,接受采访的老师笑着说,这种看法有点“以偏概全”了。

王副校长说,他们学校有160多名教师,绝大部分长期在城郊学校任教,亲眼目睹了这几年城郊农村大面积征地折迁的过程。学校不少老师家也在城郊,自己家庭本身就经历了这个过程。如今在经过征地拆迁后的城郊农村,很富有的家庭只是少数,大部分家庭生活虽然改善但也属普通行列,还有为数不少的居民生活困难或比较困难,他们学校的学生中贫困生至少占10%的情况就足以说明这一点。现在城郊的居民家庭,孩子都不多,或独生子女,或两个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家庭经济条件如果过得去,家长是不会拉下脸面,希望学校给予孩子资助的。

因病因祸是致贫主要原因

记者详细询问了这次受助的100名贫困学生的家庭致贫原因,发现80%的家庭致贫的原因是两种:或因病患,或因遭祸。

王副校长说,这次受助的100名贫困生主要致贫原因在病和祸,其实全校贫困生致贫的原因主要也在于此。他说,因遭重病袭击,或遭意外灾祸伤害,让城郊不少刚刚开始富裕起来但家底子并不殷实的家庭,重陷贫困且很长时间难以恢复。

几位老师说,由于基本医疗保险水平较低,加上城郊居民极少购买了商业医疗或意外保险。家庭中一旦有人患上大病,一般的家庭很难承受昂贵的医疗费用,家庭经济状况会立即恶化。生病是这样,突遇人身伤害更是如此。如果是家庭中的主要劳力丧失了,就意味着家庭的经济收入也丧失大半。

受助贫困生不忍诉说的“苦涩”

采访完校长和老师,记者随后采访了几位受助的贫因生。

许同学是翰文中学初二女生,在记者面前,她坦然讲述了自己家庭的贫困状况,但开头还没有说几句,就眼眶发红掉下眼泪,让记者都有点不忍问下去,不过她很快努力地稳定了自己的情绪。

她说,在她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就因车祸亡故。失去顶梁柱的家庭,由妈妈一个人艰难地支撑着。她还有一个姐姐,近10年来,母女三人相依为命。为了支撑姐妹俩的学业,母亲边种地边做清洁工,每月1700元的收入,就是一家三口的全部生活来源。小许说,从小到大,她身上穿的衣服大部分是亲戚、邻居送的旧衣服。平时家里基本吃素菜,一个月难得见几次荤腥。

她告诉记者,她很羡慕父母双全的同学,羡慕休息日有父母陪着一同上街的同学。她从来不向同学透露自己的家庭情况。同学若问起她家情况,在父亲的问题上她常回避,回避不了就说他在外地工作。她说,自己无奈“说谎”,只是不想让同学知道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不想看到同学同情的目光。

小智同学是初三男生,他告诉记者,自己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到外地打工去了,刚开始一、两年还与家里有联系,后来就没有了音讯,也再没有回过芜湖的家。在他6岁的时候,母亲因尿毒症病故,他就成了事实上的“孤儿”,由爷爷奶奶拉扯长大。他说,他不知父亲长啥样,爷爷奶奶为救治母亲,花光了积蓄也欠了债,爷孙三口之家主要靠低保和爷爷打工的收入生活,还有两个阿姨救济。

他说,为了节约生活开支,爷爷奶奶在家时连电和水都舍不得用,为了省电早早睡觉,为了节水连抽水马桶都闲置着,把洗菜水收集起来用于冲刷。但为了保证他健康成长,一个月都会有四、五次给他开小灶,买点肉鱼专门给他加餐。小智说,虽说家境特殊,但他一直比较开朗,与同学的关系也很好。家庭的“缺陷”经常还会使他的心隐隐作痛,他脸上不表露,但内心里对同学有父爱母爱的包围很羡慕。他说自己要好好学习,今后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才行。

记者  王俊杰

新闻推荐

徐一善:用心灵撼动心灵花样爷爷

人物介绍:徐一善,男,73岁。祖籍河南安阳,现定居安徽芜湖。知名作曲家、词作家、书法家、语音语言、播音主持资深研究专家。主要作品:《西藏高原的天...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每位贫困生都有一个辛酸故事)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