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终于有机会走进正规的特殊教育学校,学习职业技能了。”日前,在芜湖市聋哑职业学校,高一“星星班”的一位家长对记者说。据悉,今秋新学期开学,芜湖市聋哑职业学校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新开设了专门招收弱智、孤独症学生的职业高中班,并命名为“星星班”,主要传授职业技能。此举填补了安徽省特殊教育的一项空白。
智障学生终于有了“深造”平台
针对弱智、孤独症孩子的特殊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再高层次的教育比较缺乏。芜湖市专门招收智障、孤独症孩子的特殊教育学校——培智学校,尽管近些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大投入发展很快,但到目前也仅是一所九年义务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
市聋哑职业学校徐校长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智障、孤独症学生走出校门,家长们都盼望着能让孩子有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但今秋之前,家长们的希望还很渺茫。
近几年在政府的支持下,芜湖市特殊教育快速发展,市教育局从办人民满意教育出发,积极鼓励、支持聋哑职业学校挖掘特殊职业教育潜力,面向弱智、孤独症青少年,新设专门的职业教育高中班,给这类孩子创造进一步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经过今年暑假两个月的紧张筹备后,9月1日新学期开学,高一“星星班”正式迎来12位弱智、孤独症学生。
重在学习基本生活技能
“这些弱智、孤独症学生,在聋哑职业学校开始了高中阶段的新的学习生活,他们能在学校学到哪些技能?”记者问。
徐校长说,智障的程度有轻有重,对于程度较轻的孩子,学习了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并非不能从事简单的工作,当然学校的“星星班”也只是刚刚开设,离他们毕业至少还有三年,今后的路怎么走,学校还得慢慢探索。当然这些学生毕业时,智障程度低也许还可以参加特殊高考,今年聋哑职业学校有18名学生高中毕业,9人被企业接受实现就业,9人参加特殊高考,2人考取本科,7人考取专科。时代在快速发展,今后三年中也许会有更多的关心残疾人就业、升学的政策出台。
但徐校长也坦言,学校开设“星星球”,探索针对弱智、孤独症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重心不会放在为这些孩子就业、高考做准备上,而是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职业技能教学师资、设备,教会这些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为今后的生活、生存打基础。
她举例说,如教这些孩子缝纫技术,不会像对聋哑学生那样教裁剪、设计,而只教些钉扣等方面的技能;教美容美发方面的技能,会限于如何洗发、洁面方面;在烹饪方面,教的也只是如何包饺子、做馒头、洗菜这些简单的技能。今后这项技能课如何教,教到什么深度,将视孩子的接受情况而定。
徐校长表示,他们更关心这些孩子与生活有关的技能的培养。孩子走出校门后,生活上有更多的自理能力,家长就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享受全免费 家长可陪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星星班”属于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但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对全班学生实行“全免费”。不仅不收学费、住宿费、作业本费、水电费,就连教材费也一并免收。
在“星星班”,记者发现,学生一人一桌,但不少学生身边坐着母亲,她们与孩子一起上课,形成了少见的“母子课堂”。班主任老师对记者说,许多弱智、孤独症的学生,从小母亲就“脱产”专职看护,学校同意她们随班就读,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另一方也可以随时照应孩子,安定孩子的情绪。
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星星班”12名新生,年纪最大的20岁,最小的也有16岁了。但他们的智力水平,大多数只与几岁的儿童相当,一个个看起来人高马大,但心智上还是小孩子。
虽然开学没有几天,但老师们已经发现,班上有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已经表现出“特长”,与他们的智力很不相称,如有的学生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的学生在绘画、唱歌、轮滑方面“一枝独秀”,和同龄智力正常的高中学生不相上下。
记者 王俊杰
新闻推荐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在杨子新村社区,有一位志愿者已经年过七旬,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应该接受别人照顾的热心老人,却多年来坚持发挥着自己小小的光和热去照亮别人、温暖别人
免费教人打拳几十年“生命在于运动”,75岁的佘财源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这句话蕴含的真谛言传身教给身边的人特别是老人。佘财源老人的身体其...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