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同事拿出在家珍藏了十多年的手表打算重新发挥余热,但在佩戴前需要给手表上油,于是兴冲冲直奔市中心一家老字号钟表店,但被告知这里早就不给手表加油了。同事无奈,在市区足足绕了一大圈,总算在步行街一家大商场的角落找到了一个服务柜台,一问价格,居然给手表加个油要好几百元,没有办法,为了手表能够发挥余热,下下狠心交了钱。
如今许多我们曾经熟悉的服务行当,现在真的是不好找了,在为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叫好的同时,我们有时候还是有些怀念那些为民服务的老行当。
潘辰瑶
磨剪刀、爆米花、做杆秤、弹棉花、修钟表、修钢笔、打铜锣、补铁锅……这些旧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老行当如今离我们渐行渐远,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那些更适应时代、更能满足群众需求的新行当出现的时候,必然会有一批老行当逐渐被社会淘汰。如今在手机上、电脑中、汽车里,各种计时器无处不在,机械手表自然成了只在小众手腕上出现的奢侈品,保养维修往往也只能选择指定的高档品牌专业店,旧时那种面向大众的修表摊自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虽然社会对老行当的物质需求越来越少,但精神上的怀念却总难平息,是不是仍有必要将一些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的老行当作为文化遗产尽可能地保留下来呢?这项保留工作当然不能指望老行当的从业者自我坚守、抱残守缺,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比如在芜湖古城的建设中,在新兴商业地产的开发中,能不能规划一两条芜湖老行当特色商业街?通过门面降低租金和售价、经营给予适当补贴等方式,吸引一些特色老行当的工匠和艺人来此落户,既满足一些怀旧人士的现实需求,也成为传承文化的一道城市风景。
主持人:凡夫
E-mail:ffwxb@163.com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昨日,一名芜湖网友在微博上发布朋友公司内部的两张截图,截图中的文字事关公司的薪资发放,由于其中含有“不加班要处罚”的内容,被该网友称为“神一般的公司制度...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