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宛农(芜湖著名民企高管)忽然想起老校区

来源:大江晚报 2015-05-03 20:50   https://www.yybnet.net/

前几天,我的老师在微信上发了一条消息给我,内容是关于安师大老校区的。这条微信用了很多老校区的图片,最后呼吁,为了老校区曾经的繁华和沧桑,请留住老校区,别轻易动她。我很快就把这条微信转发到大学同学群里和朋友圈里,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相信,很多师大毕业的校友们可能都收到了这条信息,今天,不妨再深入说一下这个话题。

这些年,中国的城市发展得很快,过去很多本来偏在郊区的高校,不知不觉就被城市的马路和楼房所包围,有的甚至还变成了城市的中心。北京的海淀区,高校集中的地方,过去就是西北的远郊,“五四”运动时,学子们要从远郊走大半天才能到天安门广场,现在五环六环都出来了,北大清华一圈早已是高楼林立,不复再有当年的宁静了。上海的五角场也是如此,马相伯当年创办复旦时就是在远郊买了一块地,现在五角场早已变成了上海的副中心之一,连江湾机场都被开发成一片新城了。北京、上海是这样,芜湖也概莫能外。几十年前,安徽师范大学所在的赭山南麓,还偏于城市一隅,一年年过去,现在就成了城市的中心地带,坐山面湖,“半城山半城水”的城市核心区域,被这所高校占去了相当大一块。这样一分析,我们就会明白,包括北大、复旦在内的国内高校,并不是他们的选址有问题,而是城市发展的结果。当然,北大和复旦,由于所在的城市本身体量很大,再怎么发展,他们也占据不了市中心的核心位置,而芜湖这样的小城可就不一样了,一不小心,安师大所在的区域就成了城市的中央,据说,背有靠山,前有金盆,算是全城风水最好的地方了。

这十几年,高校本身的发展速度也是惊人的,不断的扩招,新的学院、专业变戏法似的冒了出来,新校区随之诞生。但恕我直言,这些新校区在全国范围内,基本都是生产流水线上“批发”出来的。不信的话,你可以到芜湖城南的高校园区走上一圈,如果不是各院校门口的牌子不一样,你根本无法区分各个高校的个性和特点出来,全是一个模样。而你到全国各地的高校园区再看一下,又都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这就是“高校大跃进”运动直接带来的结果。但是,我们的“肉食者”们可没有想这么多,因为他们要“经营城市”,他们需要老校区的土地拿出去卖钱去填补财政支出的一个个窟窿,他们需要这个城市的面貌在自己的手上有这样那样的变化,这样政绩单上才好看一些,城市发展史上才会留下自己的大名。而高校扩张过快,提前透支太多,他们也需要资金填补留下的一个个大洞。于是,“开发老校区”就成为很多人天天打着的如意算盘。

在很多人看来,城市中心的这些老校区要么是肥肉,要么是恶疮,如果能开发出来,那就是前者,如果搬不走也动不了,那就变成了后者。包括很多市民在内,也认为像安师大老校区这样横亘在城市核心地带的,是城市发展的阻碍。这么好的地段,要是搞商业开发,那得卖多少个亿啊?可是,很多人忘了一点,如果没有这样的高校存在,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又从何来?这个城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又从何来?再宏伟的商业大厦,再巍峨的高楼林立,那只是城市的躯壳,而高校的人文精神、历史沉淀,才是带动这个城市灵魂不断升华的原动力之一。把高校作为城市负担,把有着深厚人文积淀的老校区视为“恶疮”,要么无知,要么肤浅。

也许可以换一种思路,同样是“开发”,为什么非要推倒重来?为什么非要做商业、住宅?为何不可以从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的角度,来做更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呢?把高校资源与城市资源很好地整合一下,高校可以更接地气,城市变得更有品位,不是两全其美、各得其所的好事么。

新闻推荐

本周天气很凉爽偶有小雨飘洒

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市气象台获悉,本周芜湖市偶有小雨飘洒,天气总体很凉爽,人体感觉舒适。5月2日,受冷空气影响,芜湖、合肥、南京、无锡等地都下...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宛农(芜湖著名民企高管)忽然想起老校区)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