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去上海看外婆,坐东方红号大轮,中午时分在芜湖8号码头上船。轮船缓缓地在长江行驶,伏在船的栏杆上看日头慢慢落下,暮霭渐渐化开,吃了自带的馒头和雪菜,到晚上,看尽江上点点渔火,入住在有着十六个床位的客舱里,吹上一宿江风。第二天,在甲板上看红日渐渐升高,再斜照,午时之后,船驶进黄浦江,慢慢靠岸,十六铺码头那边,高大的舅舅在向我招手。
从前,邀请亲朋相聚、请客吃饭,没有电话,没有出租车,凭两条腿步行,或者依赖锈迹斑斑的脚踏车。到城南,要摆渡,去城东,要翻山。请一次客要花费几天工夫,相聚不易,亲友都珍惜,没手机可玩,也不抢红包,畅谈中有欢笑,闲说时露情谊,天南海北,家常俚俗,儿女情长,点点滴滴,娓娓道来,不拘泥,不设防,交谈也交心,屁股久久粘着板凳,不忍起身告别。一次聚会,一席话,留下彼此的思念,化为漫长岁月的回味。
从前,没有QQ,没有微信,同学、发小、亲朋、文友,传言交流,全凭写信,一封信,握笔手写,两三页纸,承载真挚的情,传递朦胧的爱,贴上八分钱邮票,到邮局,意犹未尽地塞进邮筒。漫漫邮路,或穿山越岭,或渡江过河,寄信人翘首盼望回音,慢慢地等待时光忐忑而甜蜜。下放时候,在地里插秧,乡下邮递员停车在田埂喊:“冯慧莲,信!” 惊喜地立起身跑去,赤着的双脚把秧田水踹得飞溅。展开纸笺,在手写的字里行间,在那每个笔画中,都不经意地流露出了写信人的情绪,那是种文字之外的东西,温暖而绵长。
从前,行旅不像当今,七国八省几天就能搞定。我的第一次旅游,是到采石,被人带着,坐在自行车后座。几毛钱门票进公园,爬采石矶头,登临李白墓,山也绿,水也清,心情更舒展。后来心大了,要去杭州,坐上绿皮火车,司机开得慢,哐当哐当,三个小时到南京,再转车,又是几小时长路,杭城像远在天涯,停车到站了,好一阵狂喜。见了宛如西子的西湖,满眼风光尽收心底,人与山河,彼此细腻消费着,思绪也在缓行,无限感叹人间天堂,觉得差不多这就是人生旅游梦的终极。
从前,接触异性机会少,没有婚介网,没有“非诚勿扰”,终身大事,不会几次聊天就能定夺,更不会有爆灯、壁咚、闪婚,那样几分钟、几天就能拿下的。那时,社交少,朋友圈窄,遇上心仪的人,怦然心动,当作前世的姻缘,那情愫,藏在心里,酝酿着,慢慢发酵,写在日记上,锁在家人打不开的抽屉中。好不容易两人相见了,含羞含蓄,欲言又止,心中激荡着,期望着,守候着。有时,纵然知道前路有荆棘,有情未必成姻缘,但是,有了爱,无怨也无悔。
从前,看电视剧一天只那两集要慢慢等,电台反复播放同样的歌谣,唱的也是“让我们荡起双桨”那几首老歌,背的是唐诗宋词,读的是回肠荡气的故事。做文章,写稿件,靠的是手写,草稿写了一遍又一遍,文稿邮出前,每个字每个词都要斟酌打磨,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愿错。邮寄后,按规定,最长等三个月方知下落。那时报刊少而薄,编辑们很爱才,心软又心细,看了稍长一点的稿子,虽然不中意,也会退还给你,还会附上手写的意见。那时候,报刊的编辑很亲切,摘优取稿,不拉关系;写作者认真又勤奋,不矫情不浮躁;读者善良而宽容,不偏执,更不暴戾。
从前慢,脚步慢,日子也慢,上班、干活、做生意从容不迫,不疾不徐,谋事、求职、从师也无须争先恐后;从前慢,脚步慢,日子也慢,处同事待亲朋,情谊深,爱也纯,留意亲友快意和忧愁,一句寒暄,留住经久的回响,一场友情,演绎为绵长岁月的和声;从前慢,脚步慢,日子也慢,心宁静,能感觉花叶落地的声响,意淡泊,聆听到人的心弦拨动,咀嚼到人生深处细节的美;从前慢,脚步慢,日子也慢,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有了一份亲情、友情、爱情会格外珍惜。有许多追求,许多梦想,许多等待和期冀,会交给时光缓缓雕琢,再心无旁骛地慢慢去施行。
于是,木心先生说: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我说:从前慢,爱很长。
冯慧莲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日前,市民吴先生反映,他在乘公交车时,发现座位潮湿,车顶漏雨。芜湖公交公司相关部门表示,吴先生当日所乘的公交车已维修好,不再漏雨。芜湖市少数“高龄”公交车也...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