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各式各样的夏令营闪亮登场,业已成为许多学生假期的首选。
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利用暑期参加不同主题的夏令营,更多地接触自然、体验生活、结交朋友,不仅可以增智健脑、拓宽视野、培养兴趣,而且也能让暑期生活过得更加有趣、更为充实。可是,由于缺乏准入门槛和有效监管,再加上家长的盲目追捧,一些夏令营活动也开始慢慢“变味”:一是功利化,商业化的夏令营几乎脱离了“组织”,成为交钱就进的低门槛游乐活动;二是学业化,打着幌子开发“第三学期”,实为各种辅导班,让孩子硬着头皮、极不情愿地接受“再教育”;三是娱乐化,有的“旅游团”式的夏令营,不仅难以起到寓教于乐功能,也陷入了娱乐化的泥沼。
夏令营怎样才能重拾本真,不负那一段少年时光?显然,让其回归理性,除了市场规则整肃与监管有效作为外,“只选对的,不选贵的”,这个道理必须加以重申。笔者以为,夏令营是一种社会教育的延伸,不仅不能沦为比富“拼爹”的又一个阵地,而且应该成为学生“补短补缺”的“第二课堂”。譬如,安全教育注重传授急救知识,“防狼”教育可以将防身招、擒拿术纳入其中,夏练三伏的“吃苦”教育应在强身健体、磨炼意志、去去“骄气”上下功夫。
因此,从孩子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的夏令营,才能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既有赖于活动组织者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性格特点等,坚持育人第一和公益至上的原则,科学设计课程,统筹安排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感悟成长的道理,增进见识和才干;也要求家长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在“自愿”的基础上做出“最好的选择”。
本版“有图有声音”栏目欢迎读者踊跃赐稿。稿件请对芜湖本地的新闻图片展开评述,要求言简意赅。来稿请电邮至:wuhugw@126.com,并注明“有图有声音”字样。
徐剑锋
科普夏令营快乐开营 记者 赵亚玲 摄
新闻推荐
大热天里大家都希...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