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暑假已接近尾声,记者近段时间采访了不少假期中的芜湖大学生,发现他们当中除了少数人假期出门打工,或参加短期的社会实践、旅游活动外,大部分人一放暑假便过起了“宅”生活,平时很少出门,就连与中小学时期同学也很少聚会交流。暑假期间芜湖到底有多少大学生宅在家里,这个数字无法统计,但通过采访大学生以及家长,给记者的感觉是,大学生的暑假生活太过单调。
暑假觉得没地方可去
“我不愿意出门,因为出门也不知道干嘛”、“我不是不愿出门,而是觉得外面没有多少吸引力”,这是记者昨天采访几位大学生时,他们的解释。
在北京上学的大二学生小刘说,如今他不仅暑假宅在家,寒假也一样。上大学后首次放长假,回到家中,高中同学们还经常聚聚,说说各自在大学的趣闻逸事、回忆高中阶段一起走过的日子。之后的假期,大家回到家中,联系、聚会就越来越少了,生活学习在不同的环境,各有各的际遇、各有各的心事,共同语言少了,也就失去了聚会的兴趣。现在放假,基本就宅在家中。
在南京上大学的小春说,每到假期,跟朋友凑到一块儿首选的活动就是聚餐,然后再去唱歌,AA制。但彼此真心交流不多,客套不少,去多了也感觉没啥意思,还不如待在家里既省钱又自在。
几位大学生还告诉记者,大部分人陷入“宅”生活,也有不得已的原因。因为一出门就得花钱,现在大学生都爱讲究情调与氛围,喜欢到高雅的地方吃饭喝咖啡,花费自然不少;有的人喜欢去看电影,可一场电影加上薯片、可乐、爆米花等零食,怎么都得花上几十元甚至上百元;有的女生喜欢逛街,费用更不用说了;还有旅游等高消费项目,也是大学生难以承受的。
暑期大学生为何爱“宅”
采访中,记者问这些“宅”在家中的大学生,整天做些什么?他们说,上上网、看看书、补补觉,一天的时间其实也过得挺快。
在浙江上学的大学生小棋认为,大学生越来越“宅”,与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密不可分。另外,大家集体变“宅”,也跟这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有关。小棋说:“我们从小到大在家都是一个人玩,养成了自娱自乐的习惯,时间久了就会更加偏爱一个人的安静氛围。即使上学后结交了不少朋友,但放假后也各回各家。有时想跟同学碰个面,也怕打扰别人,犹豫是否要拿起电话发出邀请”。
“天太热不想出门,出门还得花钱。”大二学生小李暑假一直宅在家,不想看书,就上网看看电影、打打游戏,每天几乎重复着同样的生活。“出去打工太热,还挣不了什么钱,还是在家里舒服。”在湖北上大二的学生小张这样说。
不少大学生为“宅”所困
采访中,大学生们也说,他们也会为“宅”所困。
在北京上大学的小刘同学说:“宅”就像一种恶性循环,越“宅”越懒,越懒越“宅”。一旦陷入了“宅”的状态,想要真正走出来,并不容易。他的同学中,不少人“宅”惯了,平时难得有同学邀请外出,也尽可能推辞。
采访中,大学生们也认识到,“宅”生活的小世界不能代替现实,如果长期脱离现实生活,缺乏与人交往,会导致基本社交技能的退化。作为年轻人,应该勇敢走出“宅”门,回归人群,展现出应有的青春活力;同时,大学生应该有意锻炼自己与不同的人接触,适应不同的环境,这样才能适应以后的就业竞争。
记者 王俊杰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昨日,著名作家六六与演员海清即将空降芜湖的消息一经本报独家刊登,便成为吸睛消息。很多六六和海清的粉丝都兴奋不已,一些女性粉丝已经“蠢蠢欲动”,准备周一下...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