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一晃来芜湖十年了。期间,不断结识新朋友,接受新事物。旧的人,大部分交往减少;旧的事,多似渐已忘却。唯《大江晚报》这么多年来,历久弥新,一直伴我左右。
第一次接触《大江晚报》,是在十年前芳菲三月时节。那时候,我刚毕业来芜湖上班,经济上比较窘迫。很多个夜晚,我是在工厂图书馆度过的。厂图书馆订阅的报纸有二十多种,但《大江晚报》的亲民性和本土性,让她从众多报纸中脱颖而出。于是,渐渐与《大江晚报》成了朋友。
喜欢晚报的镜湖星月栏目,这个文学综合版块,每期好像都是五篇文章,篇幅长短不一,但风格迥异。每期刊发的文章接地气,可读性极强。每次拿到报纸,我往往快速扫完娱乐版块后,便一头扎进镜湖星月这个栏目里……
我开始动笔给晚报投稿了。一开始投出的稿件都石沉大海。期间有过灰心,但更多的是不甘。所以,每每写完又总想投给晚报。2006年11月28日,我的一篇怀乡散文在晚报上发表了。中午吃饭时,一个同事狐疑地问我:“今天晚报上登的一篇《梦萦故园》,是你写的吗?”当时我还不知道,不过一听到这个名字,我的心中立马有了数,一阵狂喜涌上心头。虽然这不是我发表的处女作,但第一次在晚报上发稿的喜悦心情,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这张报纸我也一直珍藏着。
多少次,在我对写作开始动摇的时候,是晚报的一次用稿,让我重拾起写作的执着;多少次,在我对写作渐已灰心的时候,是编辑的一次鼓励,让我重燃起创作的信心。如果没有晚报给我提供一个发表的平台,在写作上我不可能有今天的进步。期间,我还有幸参与了晚报的笔会,获知了一些投稿和写作技巧。尤其让我开心的是,在投稿的过程中,我与编辑结下了纯真的友谊。比如我写的《雅兴文,意清欢》,发稿后改成《雅文读清欢》,一精炼,寓意更准确简洁,意境高下立分。
现在,晚报俨然已成了我一日三餐之外的第四餐,让我收获多多喜悦多多。比如通过报纸“便民服务”栏目,经常可以淘到物美价廉的好物品;有时候想去周边玩玩,晚报的广告栏目便是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尤其现在的文学专栏版块,更让我看后爱不释手。通过晚报,我还知道哪条路在修,芜湖的高铁什么时候开通,放假高速是否收费等信息。这几年,我女儿渐渐长大。每天看报的时候,我会有意无意指着报纸的大标题教她认字。还经常把在报纸里的故事讲给她听,甚感其乐融融。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下班后坐在沙发上,打开当天的晚报,她散发出的那份墨香,仍会一如既往让我沉迷。这份痴迷,我想,怕是永远也割舍不了了。
□ 解帮
新闻推荐
日前,市民许先生等...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