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与古典文学接触,我便喜爱上纳兰的词,那其中的句子柔情似水,甚至不像贵公子手笔,满篇哀愁。令我的心为之触动的,是纳兰公子那份对亡妻的深情与敬重。
人们常常想起纳兰,便会想起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承认的确经典,但我却偏爱他的“当时只道是寻常”和《沁园春》,那其中的对亡妻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近乎可与苏东坡那“十年生死两茫茫”归于一类。近日读了许多纳兰的词,感慨其中满怀愁绪,更为纳兰与卢氏之情而感动。他悼念她,年复一年,由纳兰府的昌盛到衰落,再到他的逝去。我不免将纳兰与陆游相比较了,即使两人并无什么交集,甚至前人不曾将此二者相较,那陆游一阙《钗头凤》让唐婉郁郁而终,他自己却远走他乡再不问及,纳兰守亡妻这样多的年头,写下一册《饮水词》。我想,或许因纳兰而感动,不仅是因为他词中的似水柔情,更是因为他的真挚与长情吧。
写到这里,似乎更像是被纳兰所感动了,王国维在《人间词活》中如是说,纳兰容若的词,南宋以来,独此一人。我看后不禁动容,阅尽诗词无数的王国维,对纳兰有如此评价,这种偏爱,或许也是因为纳兰词中的真情吧。我曾问过爸爸,“你更喜欢纳兰还是李煜呢?”爸爸说:“李后主的词,境界更高一层。”我点头表示赞同,可还是喜欢纳兰更多,或许,也与对《红楼梦》的钟爱有关吧,许多人以为,曹公笔下贾宝玉的原型,便是纳兰,连乾隆看过《红楼》都说,“此乃明珠(纳兰父亲)之家事也?”所以,我又被这两个我所钟爱的人物之间丝丝缕缕的事迹联系所感动。
其心若玉,其质若兰。因为那份痴心与坚持,因为那词中的柔情与真挚,因为纳兰与《红楼》的关联,更因为我内心深处,对这个人物的喜爱与敬重。
《耳机少年》
繁昌实验小学 五(3)班 陈子豪 绘
新闻推荐
近日,国家教育部与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中国保监会联合出台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规定》对实习中的学生权益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首次...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