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芜湖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17年度芜湖探索医疗、医保、医药有效联动,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生育政策实施平稳有序,先后被列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层综合医改、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医养结合等国家级试点市。
新增41个医疗质控中心
2017年度,芜湖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优化布局,明确定位。提高诊疗规范化和同质化水平,新增41个直管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实现区域内质量控制和评价全覆盖,目前共有质控中心50个。
扩大临床路径实施范围,市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已开展,实施临病例数占出院人次的23.35%,同比提升80.03%。建立定期公示制度,并委托第三方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接受社会监督。
通过以上措施,去年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30.88%;城市公立医院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卫生材料费降到17.23元,耗材收入占比7.02%;公立医院医疗收入同比仅增幅6.92%,优于省要求增幅10%以内的目标;三四类手术数量同比提升22.98%,各项指标趋于优化。
医共体带来“同病同价”
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实现了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分县实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行“同病同价”,建立中心卫生院“管理圈”及县域内“医防融合”机制。新农合按人头付费方式改革,引导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域内治疗,当年县外住院率同比减少3.37%。
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市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组建了36个专科医师团队,指导基层实施慢性病管理及签约居民双向转诊,落实绿色通道服务。盘活优质护理资源,引导高年资护士下沉到一线,首批试点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良好。截止到2017年年底,全市签约人数148.4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0.42%,其中重点人群签约86.24万,占重点人群总数的67.32%。
分级诊疗有序开展。全市8家公立医院与国内知名医学院附属医院建立协作关系,牵头组建医联体和专科联盟20个。2017年前三季度,市属公立医院向基层转诊同比增长46.8%;网上预约挂号同比增长128.18%。
院前急救网络再添站点
同时,不断改进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建档率已达84.57%;第一类疫苗接种率达98.04%;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Ⅱ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78.26%、77.13%、67.85%。
无偿献血保持良好态势,全血采集增长7.57%,血液安全有效保障,连续第四次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院前急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网络医院分站增加为7个,抢救成功率90%以上。
孕优检、产检覆盖率提升。2017年免费婚检45713人,婚检率94.71%;产前筛查6302例;免费孕优检37304人,惠及流动人口,有效预防和降低了出生缺陷发生率。
优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2017年全市总出生45138人,人口出生率11.44‰;二多孩出生22830人,较2016年增加7363人,增幅47.6%。创新服务,对七证合一的《健康家庭一卡通》升级改版,办理更快捷,使用更方便,全市共办理61802本。
慢性病补偿“三扩大”
2017年,健康扶贫工作也一直在进行。对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实行“三扩大”,即扩大慢性病病种保障范围、扩大慢性病用药目录和扩大慢性病用药购药渠道。去年,财政代缴贫困人口个人参合金1094.49万元,贫困人口累计补偿191098人次,补偿支出14003.69万元。贫困人口住院实际补偿比为94.46%,慢性病门诊实际平均补偿比为96.29%,贫困人口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全面实行市域内所有医疗机构贫困人口住院“先看病、后付费”,提供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开展大病救治,9种大病集中救治,确诊患者1608例,目前已救治1602例,救治率达99.63%。
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对中医药治疗项目纳入按病种付费改革,并给予政策倾斜。创建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打造皖南中医高血压推广中心、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等。
持续提升信息化能力建设,推动全市电子病历标准化工作。完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健康芜湖”惠民平台二期规划。入选第二批电子健康卡试点城市,推动电子“城市卡”卫计应用进程。记者 程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郜征)芜湖市日前发布通知,市区集体土地住房征收后安置房的权证上不再标注“集体土地安置”等字样,这意味着今后该市由集体土地上住房安置到国有土地上的住房,获得相应不动产登记权证后,与普...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