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二桥。
胡可经常亲赴项目建设现场解决难题。
当你驾车驶上1991年开建的“八百里皖江第一桥”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或者穿过2000年安徽首座自主设计的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再到2014年荣膺多个“世界第一”的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感叹这些大桥让“天堑变通途”时,不会想到,这些大桥都出自安徽交控集团总工程师、著名桥梁设计专家胡可之手,这个见证了安徽桥梁发展史的人,从事桥梁工作30余年来,参与设计建造的桥梁多达40多座。
从3个月到最快一个星期出大桥蓝图
198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的胡可,被分配到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成为一名桥梁工程师。第二年,便被选派参加安徽铜陵长江公路大桥的设计工作。在攻坚克难的设计过程中,胡可积累了丰富的跨江桥梁的设计经验,也让安徽自己的企业第一次参与到设计长江公路大桥中。
“那时候还没有先进的勘测设备,没有计算机,计算完全靠人工,画图要用铅笔一笔一笔地勾勒底图,再用透明纸描摹,然后用制图机绘制出蓝图,设计一个桥梁光画图就要3个月时间。”胡可说,如今设备的进步让设计效率提高了十几倍,一座大桥的蓝图最快一个星期就能做出来。
“上世纪90年代初,安徽省只能建设小跨径桥梁,以混凝土或砖石结构为主。进入本世纪初,我们开始向大跨径、特大跨径桥梁进军,桥梁结构也向钢结构、复合结构方向发展。”胡可说,近年来,安徽省桥梁事业的快速发展,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技术控”谈起修路建桥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在胡可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厚厚的图纸,而这200多张图纸仅仅只是关于装配式通道一个产品的设计成果。同事评价他是个十足的“技术控”,谈起修路建桥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从业30多年,如今的他仍然像一线设计人员一样笔耕不辍,热心画图。一些复杂的桥梁结构甚至设计单位都做不出的,他信手拈来。
加班绘图对胡可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有一次,某工程设计较为复杂,设计单位有畏难情绪迟迟拿不出满意的设计图,胡可等不及干脆自己干。国庆7天假,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沉浸在图纸的设计运算中,假日结束,一个设计精巧的桥梁三维图绘制而出,让设计单位钦佩不已。
“过去打桩要先钻洞,再浇筑混凝土,现在使用预制件,直接打入地下即可。以往涵洞设计粗放,耗时耗力还影响质量,现在使用改进后的装配式路基品质更好,施工方便,造价也比以前降低了20%。”胡可介绍,通过发展桥梁工业化,很多桥梁部件都可以在工厂里预制好,施工现场直接拼装,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随着工业化标准升级,桥梁结构向着更加轻型化方向发展,工效提高1—7倍。
芜湖长江二桥创造多个“第一”
2018年,第35届国际桥梁大会上,好消息传来,由胡可主持设计并担任总负责人的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斩获了国际桥梁界的最高殊荣——乔治·理查德森奖。此前,该项目还曾获得我国首个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年会“BE创新奖”。在这之后,安徽精度风靡业界。
芜湖长江二桥在深水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长大桥线形精度控制、索塔创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突破,创造了多个“第一”:首次在大跨径斜拉桥建设中运用同向回转拉索锚固技术,树立了斜拉索桥梁新的里程碑。“大跨径斜拉桥普遍采用混凝土箱形索塔,承受拉索带来的几十兆帕的拉力,容易被拉裂,关键在于没从根本上改变索塔锚索塔壁的受拉状态。”
针对这一难题,胡可苦思冥想,结合五河淮河大桥、芜湖长江二桥建设工程需求,突破传统思维,提出一种同向回转拉索解决方案,即将拉索连续绕过塔柱,在索塔同一侧主梁上锚固,变索塔锚索产生的塔壁拉力为环向压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索塔的锚索开裂问题。
难题解决了,还要选择合适的拉索材料和防护材料。“按照要求,新型拉索材料必须能够经受200万次疲劳试验才算合格,为此我们试验过十几种材料,失败过十几次,经常接到报告,说材料又断了。”胡可说。经过不懈努力和不断试错,选择了很多种材料做疲劳试验,历时整整一年,研发团队终于找到了满足建筑需要的新型拉索材料。
未来皖江将规划20多条过江通道
“长江中下游宽度在2千米到6千米,过去是难以逾越的天堑,如今随着桥梁技术的进步,任何一处江段都可以架桥。”胡可告诉记者,现在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这些因素都可以克服,可以自由灵活地选择桥位。“八百里皖江上现已有10座桥梁,未来将规划20多条过江通道。”
在实践中,胡可还围绕绿色低碳高速公路建设理念,总结提出了“南节能,北结构,跨江示范”的科技创新战略,在高深边坡、耐久路面、长大桥梁、长大隧道、特种桥梁、特种隧道、照明节能等13个方向持续开展了60余项技术创新项目研究,取得系统性突破。不少新技术已经在安徽省马巢高速以及合宁高速“四改八”扩建施工中得到大规模成功应用,应用工程累计长度超过1000公里,依靠创新技术节约投资近10亿元。
晨报记者 余佼佼 通讯员 金海礁
新闻推荐
活动场地鸟瞰图到底怎么参与长江放鱼节?听说要领券才能入场,什么时候领?去哪里领取?近日,不少市民来电或者留言咨询关于长江放...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