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信息技术一知半解,到精通各种课件制作;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数学教师,蜕变为全区乃至全市教育信息化的领军人物,三山区高安中心小学叶俊老师植根于农村教育沃土22年,只为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为农村信息化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农远”工程让优质课堂进乡村
2018年,叶俊与郝社礼老师主持申报了名为《3D打印技术与农村小学学科教学融合的案例研究》的课题,被批准为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课题。目前在高安中心小学,3D打印技术与学科进行高度融合,学生的电脑绘画、科学小发明都融入了该技术。
一件看似简单的课件作品,却包含着他太多辛苦的汗水和付出,承载着他钻研教学、探索教育信息化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
上学期间,叶俊就对计算机表现出很大兴趣。1998年毕业后,他成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但这并没有阻碍他对计算机的热爱。在叶俊看来,要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必须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于是叶俊暗下决心,要不断学习,探索更多信息技术变革教学方式的新形式,当一名优秀的新时代教师。
2004年,“农远”项目开展后,叶俊担任高安中心小学义合分校农远管理员。“农远”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旨在用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现代化。义合分校是一所农村偏远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欠缺。项目开展后,学校配备了一台电脑。叶俊教会教师们熟练使用农远设备,使该校“农远”工作具有了推广辐射作用。2006年该校做为优秀试点学校成功迎接省工作组检查,并获好评。
2008年,叶俊调入高安中心小学担任为一名电教员。在简易的机房中,叶俊老师不仅指导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还教会了一大批农村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在他的努力下,多名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比赛中取得奖项,而他本人也多次获得省市甚至全国大赛奖项。2012年的网络课在芜湖市整合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芜湖市参加全国NOC比赛,获二等奖;同年多篇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例均获省、市一等奖。
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体现信息化教学
2015年,高安中心小学迁入新校址,三山区教育局以大决心、大气魄的实际行动投入大量资金添置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为给学生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创建教育信息化校园。为此,叶俊认为首要任务是建设一支教育信息化骨干队伍。2017年,叶俊创建了三山区首个“教师信息化服务团队”,为老师应用新技术提供服务。
实现教育信息化,归根结底要做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工作。借助建设信息化校园的东风,叶俊充分发挥自己所长,制作出各种生动有趣的课件用于教学,课堂氛围更轻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在叶俊的带领下,老师们积极学习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目前,高安中心小学的教师们已经有上百人次,在省、市、区乃至国家级的整合课比赛、乡村教师信息化大赛、教师微课评比中频频获奖。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在一个领域取得成绩,靠的不仅是个人的努力,更少不了集体的力量和组织的重视。如果没有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对信息化教育的高度重视,学校的信息化也不会发展这么快。”叶俊满怀着感恩之情动情地说。
经过几年努力,该校已配备信息技术网络专用教室,教师软件制作室,录播室、多功能报告厅、3D打印教室、创客教室等,有27个班级教室实现了班班通全覆盖。2019年在第17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中,叶俊指导的3D打印作品《茶水残渣循环处理系统》获得全国一等奖,叶俊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叶俊与信息团队的老师们指导的学生机器人团队,也屡屡在市、省级比赛中斩获大奖。正是在叶俊和广大老师的努力下,高安小学犹如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正在整装待发向更远的目标前行。记者 奚璟 文/摄
新闻推荐
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出让公告 芜国土拍告字[2020]第10号
经芜湖市人民政府批准,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决定以拍卖方式出让镜湖区缝纫机厂地块(2010号宗地)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现...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