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扫市民采用敬献鲜花的方式来缅怀亲人
昨天是清明节,天气晴朗,气温适宜。从假期首日开始,芜湖各大殡葬服务机构就迎来了祭扫高峰。4月4日,记者走访芜湖市各大陵园公墓发现,今年各处祭扫活动井然有序,防控措施也没有放松,同时“文明低碳”的观念深入人心,市民们更多选择以敬献鲜花、植树绿化和网络祭扫等文明环保的祭奠方式缅怀故人。
素色鲜花唱“主角”
绿色祭扫渐入人心
每年的清明前夕,市民周先生都会和家人一起扫墓,今年也不例外。不点香烛,不烧纸钱,而是捧一束鲜花,在墓地前默哀,追悼去世的亲人。周先生表示,这几年他们一直用鲜花进行祭扫,让人感到清净舒适。
清净,这是记者4日迈入墓区后的第一感受。上午9时许,记者在龙华陵园看到,虽然人流量迎来高峰,但墓园内秩序井然。祭扫的人们手捧鲜花,扶老携幼。许多墓碑前都摆满了黄白色的菊花,显得格外肃穆庄重。
“现在提倡文明祭扫,传统的焚烧祭祀方式污染环境,还有安全隐患,鲜花祭祀、网上祭祀有意义还环保。其实无论哪种祭祀方式,都是为了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心意到了就好。”携带鲜花进入墓园的市民告诉记者。
测温防护不放松
文明有序来祭扫
今年清明节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的首个清明节,群众祭扫需求显著上升。芜湖市各大殡葬机构在提倡文明祭扫的同时,防控措施也没有放松。
“进入陵园请戴好口罩,不要在园区长时间停留。”在市龙华陵园门口的防疫临时通道前,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引导市民佩戴口罩、有序进出。
为了营造文明有序的祭扫环境,龙华陵园设置了祭扫服务点,并配置测温枪、口罩、消毒液等防护设备。龙头山陵园制定了服务保障方案,加强人员配备,完善疫情防护设备设施。
焚香烧纸、遍地垃圾……这样的祭扫方式曾一度是清明节“标配”。不过近年来,随着“文明祭扫”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抛弃陋习。记者看到有一些市民已经结束扫墓,走前纷纷招呼家人打扫墓地的卫生,捡起地上的包装袋、绳子等扔进墓区垃圾桶。一位祭扫的市民告诉记者:“带走垃圾,不能弄脏了亲人安息的地方。”
节地生态葬
绿树花间思故人
位于市龙华陵园墓区入口处的右边,坐落着生态葬区。当时建生态葬安葬逝者的初衷就是“节约土地,回归自然”,如今此处已是郁郁葱葱。在这里,没有墓穴和墓碑,放眼望去只有成片的草坪和温馨的花朵。
“我们生态葬分为四大区域,这个花坛上是花葬,下面四大区域是草坪葬和树葬,有一块区域已经葬满了,这一片泥土翻新的区域是今年刚刚启用。后面的石碑是给逝者刻名的,方便家人祭扫。”市龙华陵园工作人员介绍,骨灰坛被工作人员安葬在泥土下,然后种上草坪,草坪上还有茶树等植物,一段时间之后,骨灰坛降解,骨灰将与大地融为一体。
家住弋江区的赵女士手持鲜花来到了龙华陵园生态葬区和其他祭祀者一起共祭葬于此的逝者。赵女士在花坛边上三鞠躬后,将带来的鲜花散在了草坪上。“我舅舅葬在了鲜花之下,今天特意和母亲来祭拜。”赵女士表示,舅舅生前就喜好花花草草,按照他生前嘱托,为其安排草坪葬,这也是家人权衡再三之后做出的决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生态集中安葬这种“不与后人争土地”回归自然的生态安葬方式正为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但是还有很多人不愿意接受生态安葬的方式,是因为“过不了心理上的那一关”,而且不立碑的方式,更怕日后的凭吊和祭奠无迹可寻。
“要让节地生态安葬得到全社会普遍认同,还有一段路要走。”芜湖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随着相关部门的政策引导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绿色殡葬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记者 奚璟 文/摄
新闻推荐
芜湖荣盛万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荣盛江城观邸6#、13#楼盘,经审查,该公司建设手续完备,符合预售条件,且该公司的预售方...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