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杨光祖为村民办实事

来源:榆林日报 2009-11-06 13:44   https://www.yybnet.net/

初冬季节,绥德县四十里铺镇麻地沟村,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坐落在210国道旁的村办企业正开足马力赶工期,新落户的矿泉水厂正快马加鞭建厂房……

提起麻地沟村,人们有许多感慨!1992年前后,全村人均收入不足300元,路难行、校舍破烂、通信落后、吃水困难都是群众多年的心病。但自从年近70岁的杨光祖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逐步把长期困扰群众的一件件难事给解决了。

“三通”成现实

要致富,先通路。修路需要大量资金,然而村里当时根本没有资金,曾是军人的杨光祖多方筹集资金,向老战友寻求帮助、到政府争取资金。为了节省开支,他带领群众日夜奋战,筑成了一条水泥道路,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1997年,老杨多次与电信部门联系,在村里一次装程控电话32部,在全县农村最早装程控电话。随后村里要安装有线电视,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和村民代表一起跑西安考察。他徒步跑遍了西安大大小小的器材店,购回了设备器材,还购买了摄像机,开通了有线电视,办起了村办节目《说说咱村事》。节目内容生动活泼,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麻地沟村地形地貌比较复杂,许多村民要跑远路挑水。让家家户户吃上自来水,得建水塔4座、压管道30余公里。为此村支部、村委会挨户勘察地形地貌,亲自帮忙铺设管道……

建起一所好学校

1996年4月,210国道改建,麻地沟村得到征地费5.1万元,加上原有积蓄近10万元,一部分群众动心想分钱。杨光祖带头组织村支部、村委会开会,召开群众大会亮家底、讲道理,提出集资盖教学楼的设想,并动员各家在外工作人员捐款。修学校牵动着全村人的心,学校师生假日到工地搬砖,村民们把自家做门窗的木料拿来支架子。买钢材、水泥等钱不够,老杨把家里的积蓄拿来垫支。当年底,建筑面积1026平方米的三层教学楼落成。

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对文化的渴求,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建立一处文化娱乐室、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多功能活动室、一个室外小广场和一个文化宣传栏,开展了树新风评比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村委会常常组织腰鼓队、篮球队、妇女舞蹈队开展活动,举办篮球友谊赛、拔河比赛等。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共同致富。老杨结合实际,办起了大棚蔬菜185座。2006年,大棚蔬菜市场看好,新鲜蔬菜销往榆林市区和周边县城,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200元。在农民致富的同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上又投资建设100平方米生产车间,引进生产设备,成立了纯净水有限公司,开发了系列产品,所得利润全部上交村集体,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村集体公益事业。

本报记者孙士清

新闻推荐

榆林市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兰炭产业升级换代

科技观察榆林市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兰炭产业升级换代本报通讯员牛建生报道榆林市的兰炭产业起步较早,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近年来,随着榆林市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兰炭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规...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貂蝉与米脂婆姨2009-11-11 13:43
评论:(杨光祖为村民办实事)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