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栏革命纪念馆正门
本报记者 毋佳欣 马元聪
在中国革命浩瀚的历史中,旬邑的马栏,是一座不朽的丰碑。遥想当年,一群热血青年,怀揣神圣的信仰,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与天斗,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建设红色模范根据地;与人斗,直面鲜血和刀枪,镇守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奠定了新中国的一块块基石。
在当代社会物质条件极其丰富的条件下,我们在心灵的深处总是感到有某种困惑和失落,幸福好像是镜中花、水中月,看得见,却又抓不到手中。依稀中,老一代共产党人不屈的奋斗历程,也许就是治疗现代病的一剂良药。那就让我们踏上寻根之旅,用心灵去感受那一片神圣的土地,那一个个伟大的灵魂!
300多孔窑洞
盛满红色传奇
马栏位于咸阳最北部向北伸出的一角。这里距当年国民党在西北的统治中心西安仅仅200公里。从军事角度来看,马栏的地位非常突出,进攻时,下关中,直逼西安,这里最近;防守时,向东出击便可掐断当时关中与陕北的唯一通道——咸榆公路。一方必守,一方必夺,战事之紧张由此便可想象。
初夏,沿着刚刚落成的石(门)马(栏)旅游公路,穿行在一片绿的海洋中,原始森林天然氧吧,饱含负离子清新空气,洗去都市的烦躁与喧嚣,“旬邑是咸阳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在这里舒服吧!”同行的旬邑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自豪地介绍。“4月底的时候,这里背阴处还有冰块,绝对是避暑天堂。”
转过一个山口,地表植被陡变,由深绿色的森林变成浅绿色薄草,“马栏到了!”
在马栏西河坡的山峁上,依势坐落着大大小小300多孔窑洞,每一孔都记录着一段红色的传奇。
而在一处院落中,有27孔窑洞保存得非常完好。1941年至1949年间,这里曾是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党政军机关、中共关中地委和中共陕西省委机关的所在地。
院中,依次映入眼帘的是习仲勋、李先念、彭德怀、汪锋等同志当年长期工作、居住过的窑洞、警卫人员站岗值勤的哨所,和关中报社旧址、当年关中分区和陕西省委各部门的旧址(组织部、统战部、宣传部、社会部等)。
每一孔窑洞中,革命前辈曾经用过的办公桌椅、喝水的茶杯、放文件资料的木柜子,甚至睡过的土炕,都干净整洁、摆放有序,一如那战火硝烟的年代,伟人们熟悉的身影依然在忙碌地伏案工作,或低头静静地思考。墙上,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赫然在目,先辈们的音容笑貌犹在,豁达睿智仍存。(下转B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6月15日下午,陕西报业联盟联席会议在西安召开,选出新一届轮执主席及秘书长。会议由上届轮执主席,安康日报社社长屈善施主持。会议听取了联盟成立以来的工作汇报,讨论了联盟下一步的工作,还就共...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