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志红委员建议推广社区小饭桌解“上班族"之忧
□ 记者 李荣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社区高龄、独居和空巢老人逐渐增多,一些老人因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加之白天家中无人照料,买菜做饭成了他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难题。
“特别是独居和空巢老人更需要社会的关心。 "省政协委员、省台盟副主委吴志红建议, 在目前一些社区试点基础上, 政府加大力度动员所有社区行动起来,为更多的老年人搭起温暖小饭桌。
社区引入养老服务
伴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传统的核心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夫妻二人加一个孩子四个老人的“4-2-1"家庭结构已成为主流,加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传统三代人甚至四代人同居的家庭模式被打破, 原来由家庭承担的老人赡养功能转向了要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
“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迫切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爱。"吴志红说。
据统计,陕西省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5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3%。在这一老年群体中, 有一半以上家庭是空巢老人。
“独居老人、 空巢老人面临的难题之一, 就是‘吃饭难’ 问题。" 吴志红说,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像过去那样由多子女家庭共同照顾老人已不可能了,而社会新建养老机构一般收费都较高, 绝大多数工薪阶层在经济上无力承担。 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目前还不够健全情况下,提倡老人居家养老,就迫切需要大大小小的社区拓宽渠道, 把社区服务引入这些家庭中来。
老人餐厅深受好评
今年5月, 西安市东仓门社区就办起了老年餐厅。
8月30日正值午餐时间, 记者来到了“夕阳红老年餐厅"。 在只有十几平方米的餐厅内, 十几个老人分坐在几张餐桌前正在进餐,另一些老人正在排队打饭。
“自从社区办了老年餐厅,我再也不用为午饭发愁了。"家住东仓门社区的82岁老人梁中玲说,“孩子们都要上班, 白天都是一个人在家,年纪大了,买菜做饭太麻烦了,出去吃又贵又不合口味,过去午饭都是在家凑合,现在可以吃上可口的午饭了。"
东仓门社区现有常住人口424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数的14.9%左右。 社区主任段建秦介绍,今年5月,在政府有关部门和街道办的帮助下,东仓门社区创办了“夕阳红老年餐厅", 主要为附近60岁以上的高龄、 空巢和特困老人解决吃饭难问题。 餐厅每月180元标准为老人每天提供一顿午餐,运行几个月老人们普遍反映较好。
几位社区居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西安市一些养老机构收费普遍较高,把老人独自留在家里实属无奈,其中最头痛的就是老人吃午饭问题。
社区推广尚需多方助力
“虽然老年餐厅很受欢迎,但运行几个月来,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最尴尬的是常常入不敷出。"段建秦希望,政府加大对社区老年餐厅的扶持力度。
据了解,2012年,陕西省出台《社区老年餐桌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并在全省开展试点,集中下达西安市社区养老建设经费3000万元,用于社区老年人就餐设施设备建设或购置; 每一个社区凡新建或改扩建一个小饭桌,能够容纳、辐射周围社区100名老人就餐,民政部门将给予10万元补助。
但从了解情况看, 单靠政府一家出资仍显力量有限。
“要把社区老人小饭桌办好,首先要确定由谁来提供服务这个问题。"吴志红认为,必须定义为公益性,资金可由政府、企业赞助、家庭三方共同出资。
“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政府一定要未雨绸缪,跟得上时代变迁。老人就餐问题虽小,但关系千家万户,政府有责任把民生事办好。"她说。
省民政厅表示,在去年基础上,今年计划安排在其他地市新建100个老年小饭桌,等条件成熟时在全省推广。
新闻推荐
□记者李荣2013年,“中国梦"成为一个高频词,引发各行各业热议。在这股热潮中,大学如何做好“大学梦",并实现好“大学梦"?“中国的大学之梦不是空幻梦...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