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文史委赴西安、渭南调研侧记
记者 唐冰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政策引领下,陕西省民办博物馆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省博物馆体系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截至目前,全省注册登记的民办博物馆共47家,占到全省博物馆总数的21%。
陕西省民办博物馆发展态势如何? 还面临哪些瓶颈问题? 在建设丝绸之路新起点战略机遇面前,民办博物馆如何依托自身吸引力走好未来发展路?7月28日至31日,省政协副主席李晓东带领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组赴西安、渭南两市,实地考察了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等8家民办博物馆,委员们为陕西省民办博物馆发展把脉献策。
博物馆遭遇资金瓶颈
陕西省民办博物馆以专题类博物馆居多, 其中一些民办博物馆在全国颇有影响力,如大唐西市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大遗址为基础设计的民办博物馆。
“民办博物馆作为国有博物馆的补充,保藏了众多藏品,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文物的外流,也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李晓东在调研中表示。然而,陕西省民办博物馆在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 也暴露出资金不足、规范化程度低、专业人才缺乏等制约问题。
“和国有博物馆相比,资金短缺是民办博物馆普遍存在的困难。"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张小萍说。
“通过调研不难发现,部分民办博物馆从体制、规模、管理到展出内容等,都存在不规范问题。 "省政协委员吴向军的话, 赢得多位委员的共鸣。
委员们指出, 民办博物馆面临两种“语境":一是呼吁对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二是解决好发展中诸多不规范问题。 如何走好特色发展路?建议首先亟需解决好两种“语境"。
政府扶持要精准化
“当前,民办博物馆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部分原因是有关法律政策和扶持措施受跨部门、 跨行业等因素制约,无法落到实处。"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王彬建议,应强化民办博物馆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属性, 淡化国有与民办的概念,从根本上解决“一样干事、两种待遇"问题。
国际上,将国有和民办博物馆平等定义为非营利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又将民办博物馆定义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对此,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绍武认为:“博物馆属于公益性文化机构,法律将其界定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使得其既很难享受财政拨款, 而自筹资金的方法也难以继续下去。"
座谈中, 针对在民办博物馆体系管理层面,准入审核制度存在缺陷、设立条件规定不明晰、运营监管不到位、退出机制未形成、地方政策措施不配套等问题,委员们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办博物馆的科学发展。
“政府对民办博物馆的扶持要精准化而不是最大化。"省政协委员陶冶一语见地,省政协委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等多位委员赞同他的观点,“政府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明确重点,确保瑰宝级文物和有价值的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
“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对于非国有博物馆的准入和保障机制亟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省政协委员马致远建议,政府在对民办博物馆进行相应扶持的同时,对其审批更要严格把关。
培育造血功能是关键
民办博物馆投资主体的不同,由此出现的“以文养文"、“以文养商"、“以商养文"等多种经营模式,陕西和全国现象雷同。民办博物院如何走好未来路?委员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作为“以文养文"模式的典型,多年来,资金困难痼疾一直难以破解。裴成荣建议:“可以将博物院内每一座院子背后承载的故事通过不同方式再现出来, 提升旅游参观价值, 还可通过对其中文化研究立项,衍生资金链。"
“目前,全省文化扶持资金已达3个亿, 其中一部分是用于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相关文化产业的。"省文化厅产业处副处长邱轩洛在座谈时建议,民办博物馆要认清自身优势, 培养文化胸怀,树立产业意识, 积极探索运营机制。
委员们建议,民办博物馆要熟知有关政策。“民办博物馆要把握信息、关注政策、争取支持、开拓思路,只有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才能更好地可持续发展。"省政协文史委主任周敏表示。
新闻推荐
在医院厕所里,回收药品的广告密密麻麻写满了墙面记者李琨本报7月29日报道西安灞桥区高楼村存在黑诊所的情况后,8月12日又有媒体曝出未央区一小区内黑诊所扎堆的新闻。记者调查发现,黑诊所除了有...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