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云奇 通讯员 王志虎
一群憨厚的石油工人,一抹红色的身影,从油田的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工作之余挥洒着自己的文学激情、刻画着石油人赤色的情怀。18年来,在会员们的辛勤耕耘和所有延长石油人的关怀下,这个名为“村里人”的读书会在油田的沃野里不断成长,已成为延长石油的“文化品牌”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一个由职工自发组成的民间文学团体,在中国石油工业发现地延长油矿管理局七里村油矿诞生。11名职工凭着自己的喜爱,执著读书写作,手写作品一式三份大家轮流阅读。2007年3月,会刊《村里人的故事》创刊,每月打印,首次达到人手一册,结束了轮流传阅的读书时代。2009年,在厂党政的重视支持下,会刊《村里人的故事》正式更名为《村里人故事》,并由月刊改为季刊,每月印刷600册。刊物保证会员人手一册的同时,还寄到油田公司各部门单位及与读书会友好往来的地方性文学组织,不但为会员创作提供了园地,也进一步扩大了读书会的影响力。18年来,“村里人”遍布延长油田,在延长、延安、榆林、西安及山西大宁、青海西宁、西藏拉萨、内蒙古阿拉善等地,亦有一部分文学爱好者加入“村里人”的行列,现在共有会员200余人,年龄最长的80多岁,最小的10几岁,他们常年笔耕不辍,共同为“村里人”增添文学砖瓦。
十几年的文学之路,“村里人”用他们那独有的视角撰写着别样的石油文学,2000余篇作品分别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散文》、《诗刊》等报刊杂志刊用,出版会员作品集4部,个人文集16部,会员多篇作品在省、市、县及集团公司、油田公司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2000年,“村里人”读书会被陕西省总工会评为陕西省“读书自学先进集体”,会员拓永祥、冯丽、高安侠被评为“读书自学活动优秀组织者”、“自学成材先进个人”、“读书自学先进个人”。依托七里村采油厂企业文化发展,“村里人”读书会分别于1998、1999年成立QC小组,成果连续两年被评为陕西省一等奖并获得“国优”称号。拓永祥,“村里人”读书会发起者,他坚持引导会员读书写作,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会长”;梁凤卉,七里村采油厂离退休干部,在78岁高龄时,出版了25万字的《山桃花开》;高安侠,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作品有《弱水三千》、《辽阔的蓝》,现任管道公司党群工作部副部长。
十余年来,为了将文化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联系,读书会多次与厂党政工团联合举办形式多样的比赛及慰问活动。并注重亲身体验生活和对外交流,先后组织会员外出采风,多次与省内外文学名士进行文化交流。
会员在读书写作的同时也不忘关注社会,奉献爱心。2003年,得知油区一女童董巧莹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的困难,会员们坚持10多年用自己的工资捐款10余万元,使其不仅重返校园,还于201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石油大学。
“村里人”坚持“文化是一种传承,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宗旨,把劲儿凝聚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村里人”也将在延长石油的稳步发展中继续前行。
新闻推荐
唱响新时代的“走西口” ——人行西安分行大力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加快丝绸之路新起点建设小记
“我们以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切入点,建立了‘指导、管理、协调、宣传、创新\’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使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不断扩大。”人行西安分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办公室主任徐栋这样告诉...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