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西安市消协等全国42家消费维权单位发布的《全国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四成多消费者不细看食品标签及说明;六成多消费者遇到问题首先找商家;七成多消费者认为应该严格执法、加大监管力度……
四成多消费者看标签不仔细
该调查发现,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场所的选择上,92.89%的消费者通常会在超市等大型购物场所购买食品,占比最高;五成多的消费者会选择便利店和农贸批发市场,还有三成多的消费者会选择网店和食品零售店。
在被调查者的消费习惯上,44.37%的消费者在购买食品之前会查看包装标签及说明,但看得并不仔细;同时有1.53%的消费者根本不看。近六成消费者遇到问题找商家
此次调查显示,79.46%的消费者表示对食品安全问题“遇到过,但较少”。在消费者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事项没有显著标注,不易辨识”占比超过60%“宣传虚假或夸大”、“餐饮企业生产环境脏、乱、差,卫生不达标”和“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过了保质期还在销售”三种情况的占比均超五成。
那么,在遇到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之后,消费者会如何处理呢?调查显示,选择找商家要求退换或赔偿的占比最高,为56.70%,向行政部门或消协投诉的,排在第二位,占比17.81%;直接联系生产厂家的则较少,仅为4.29%。七成多消费者希望加大监管力度
如何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调查发现,选择“严格执法,加大监管力度”的最多,占被调查者的74.88%;排在第二位的是“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生产经营”,占比为71.09%;选择“强化法律责任,加大惩罚力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加强食品检验工作”、“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五项的,也占到了被调查者的六成多。
首席记者姬娜实习生成苗莹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静记者赵丽莉)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野菜,是大自然的馈赠。经历了春节的大鱼大肉后,在春天野菜上市的季节,吃一点营养丰富、清新可口的野菜,既可尝到野菜的鲜味,又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昨日,记者...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