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切割枝条、挖土刨坑、吊起、装车……趁大树冬季休眠,昨日起西安市城市管理局着手对友谊路沿线448棵大树进行迁移。装车的大树将被“请”进新家——专用苗圃休养,待地铁五号线施工结束,将按编号移回原坑。
切枝抹药根部重点包扎
昨日8时许,记者来到友谊路与南稍门十字西侧树木迁移现场,工人师傅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按照工序和分工,有的正在对准备移植的大树进行切枝作业,有的已开始挖土刨根,有的正在对挖出的树根进行包扎,有的正在指挥引导吊车,对已经包扎到位的大树进行装车……
“冬季是大树休眠期,也是树木迁移的最佳时期。”市城市管理局绿化养护管理处处长王友军介绍说,大树枝繁叶茂不利于运输,迁移的第一步就是按规范,在尽量保持树木原貌的同时,对多余的树枝进行切割。现场观察,记者发现切断树枝后,为防止伤口“感染”,切枝的师傅还要在树身伤口处涂抹愈合剂或蜡封。
友谊路上的大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五六十年,根深叶茂已经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为尽可能避免大树受伤,挖坑刨土的时候,在用机械对周围砖地、马路“破壳”之后,主要通过人工开挖,以最大限度保护并控制树根的尺寸,减少对地下管线的破坏或影响。按照技术要求,通常根部包扎的“土丘”是大树胸径的7到10倍,土丘越大损伤越小,移植树木的成活率越高,“根部包扎必须到位”,王友军说。
专车接送精心呵护休养
随着工人师傅完成切枝,包好根部后,等待移栽的大树就瘦身到4米左右。为避免挖土时大树“摔伤”,根据不同个体,在挖到一定深度时,工人师傅就会给树身加层防护板,并用绳子绑好连到吊车上。待根部包扎完毕,两三辆吊车同时“发力”,慢慢将大树吊起抬上“专车”运走。
“原则上讲,一辆车只能装一棵大树。”王友军说,遇到卡车装不下的大树,还得调平板车来拉。必要时,运输中还需要和交通、交警等部门协同保障。按照树身编号,挖出的大树将被送往位于长安区的专用苗圃休养。进“新家”之前,苗圃管理人员还要对大树进行检测、登记,并按照编号进行栽植。栽植时,还要确保大树的阴阳面与原来一致,以顺应大树的生长习惯,提高成活率。
“整个养护过程就像呵护婴儿一样。”王友军说,树木迁移对迁移地的土壤要求十分严格,消毒之后还要撒上防腐剂、生根粉、施底肥,积极为树木营造良好的寄住环境。层层填土,夯实第一层才能填第二层、第三层。填土完成还要打上支撑,放入水盘,固定好树木。就连浇水也要分批次完成,头一次水一定要浇透,时隔15天到20天后浇第二遍水,再过段时间才能浇第三遍……
提升打造景观林荫大道
细心的市民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待移植的树身上都有红色标识。王友军解释说,标签和数字就是树和坑的对应编码。在“新家”休养调理之后,随着地铁五号线建设完成,每棵大树还将重回友谊路旁的原树坑。
“待大树在新家恢复生机后,我们还要对这批大树进行嫁接。”王友军说,现在移植的这批大树大多有飘絮,经过嫁接改良之后,它们将变身为无飘絮或少飘絮的优良品种,并以全新的形象为城市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为确保施工后友谊路的绿化恢复,届时沿线还将增加地被植物群落与花草、景石等,努力将友谊路打造为景观林荫大道。
“我知道,很多市民对友谊路的大树有很深的感情。”王友军说,有的市民甚至是看着小树长大的,也习惯了路旁的大树。为照顾市民的这种感情,本次迁移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迁移及恢复方案,并将按施工前移植、寄植地管养、竣工恢复及养护三个阶段实施。此次迁移的苗木,除少部分小苗灌木用于就近绿地的补栽之外,其余都将在市绿化养护处苗圃进行集中恢复养护管理。和大家的心情一样,他也希望早日看到友谊路郁郁葱葱的样子,并有信心将其打造为古城“最美街道”。
新闻推荐
2016年春运“暖冬行动”正式启动 全省3200余名志愿者伴你回家
本报讯(记者拓玲)昨日是2016年春运首日,由团中央、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等主办,团省委、中国铁路总公司团委、西安铁路局承办的2016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启动仪式...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