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利明 刘伟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问题的实质是促进增收,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小康,就难以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因此,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既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又符合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4月7日,一场现代农业的专题辅导会举行,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季志林用他对现代农业的领悟做学术辅导,而收听的是全农业系统的300多人。“农业人”要帮助农民增收
短而精的开场白,既切中要点又提挈中心,与会者一下子被吸引。
“‘三为\’主题活动重在实践,而咸阳市农业人重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一名‘三农\’服务者,就应当有这种远大的抱负和实际的行动。”面对着一种亲民、为民的“三农”思想,大家纷纷记录着。
而对于现代农业,学术界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人们只是建立在一种模糊的概念和宽泛的操作中,季志林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际,以一种抛砖引玉的概括打开了大家的思路。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们的目标”
“现代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设施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对于现代社会其新概念是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业科技园区、设施农业这几个方面,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将是指导我们的奋斗目标。”
既然有这种思路和方向,那么咸阳农业将如何去做?循序渐进的讲解,由浅及深的辅导,会场一片宁静。
事实上,咸阳市农业有着诸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发展瓶颈,“所以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固强补弱,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必须做强主导产业”
季志林说,结合咸阳市农业现状,必须创新发展观念,提升发展境界,充分发挥优势,做强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升效益,以农业深加工为重点,推进产业化经营,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科教兴农,不断提高农民素质。
谈到这些,季志林结合咸阳市现阶段的产业分布、产业结构,农业格局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这些既是咸阳市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破解现代农业的瓶颈之所在。
“十二五”咸阳市农业将会有哪些重大举措,农业人为此要干什么,现代农业将发展成什么规模,季志林娓娓道来,一一讲解。
“板块农业是重中之重”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10500元的具体目标,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农业人奋斗的目标,所以我们必须理清发展思路,提升发展境界,突出发展重点,落实发展措施,切实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繁荣和农民持续增收。”
他认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就是促进农民增收,这也是农业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作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的核心,建设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高校农业规模化,农业经营产业化,所有这些,都是指向农民增收这一主题。
所以咸阳市在板块农业、产业带发展、重点农业基础工程等方面是今后乃至更长时间的重中之重。
“季局长的辅导让我茅塞顿开,这次辅导是对我们农业人行业领域的一次授课,更是对我们思想境界的一个新提升。”市果业办胡颖说道。
精彩语录: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项技术可以提高效益,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就必须不断加强科技推广和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创新发展观念,就必须以大农业的思维谋划发展,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大生产、大分工、大加工、大市场、大流通的理念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咸阳经济的优势在农业,潜力在农业;咸阳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在农业,聚合点在农业;咸阳农民增收致富出路在农业,希望在农业。
新闻推荐
4月的阳光伴着微风,暖暖地落在人们的身上,让这个普通的周末充满了懒散和随意。从4月9日开始,趁着好天气,每个周末《都市新刊》的记者都会走进社区,和居民直接面对面交流,关注您身边的新鲜事、烦心事、...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