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寄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但凡在药店购药,就会有导购员热情地上前推荐药品。的确,导购员们的介绍可以让消费者快速购买到需要的药品,但是让很多消费者反感的是有不少导购员并非“对症推药”,而是一味地推荐新药、贵药。这不仅让消费者无辜花费重金,往往也会延误病情,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为此,本报记者特暗访了咸阳市部分药店,同时采访了咸阳市权威药学专家,希望通过本文的指导可以让每一位老百姓放心地购买到经济实惠、药到病除的放心药。
本报记者 唐芸
警惕药店导购潜规则:荐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
记者近日走访了部分药店,发现许多导购员推荐药品时,都从较贵的药品开始。比如购买一盒简单的感冒药,导购们会从20元甚至30元的药品开始推荐,其实只要了解感冒症状及自身状况,消费者自己完全可以购买平时常用的、相对便宜的药品,而不用听从导购的建议。有药剂科专家就曾指出,药品疗效的好坏和价格高低没有直接关系,便宜的药只要对症,同样有很好的疗效。所以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不要听信导购的只信贵的,不买对的。
药店导购之所以会推荐新药、贵药也是有原因的。据某药店的销售员小崔介绍,大多药店员工都有销售任务,其薪酬与销售量是挂钩的,因此他们更努力地向消费者推荐贵的药,药品越贵,提成就越高。除此之外,还有些药品厂家在药店内长期专门“安排”的导购员,让其帮忙推荐自己家的药品。
彩虹医院药械科主任李睿提醒广大患者,一般来说,其实名牌药品的价格比较透明统一,利润空间往往很小,而且这些药物往往效果很好、毒副作用也相对较小。在此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药品前应当谨遵医嘱,在药店遇到导购员热情推荐时不要盲目听从,在购买非处方药时,最好选择以前服用过、疗效明显的药品。
物美价廉蹲下看廉价药都摆在最下边
“去药店买药,一定要蹲下来!”前不久新浪微博上一条揭秘药店“潜规则”的帖子,引起了众人关注。这条微博,短短时间,就引起了近6000人次的转发与关注。众多博友的留言,不但说出了他们的感受,也纷纷印证了博主的说法。近日通过实地走访,的确发现药店内的药品是按照价格高低来摆放的,很多价格较低的药品都是摆在最下面。
药店之所以这样摆放药物也是有原因的。据药店导购小崔介绍说,但凡可以看到的药物,也就是站着视线内的药基本上全是提成高的,效果一般,物美价廉、性价比高的好药都在下面。可是很多消费者往往不会蹲下来,仔细辨别。另据一位接触医药终端市场的厂商代表说:“一些杂牌的药品,往往占据陈列架的最有利位置,因为进货成本低,利润空间大,而广告牌子药利润空间小,药店为了利润,肯定不推牌子药,若去药店买药,千万不要被药店营业员忽悠了!”
其实这样的说法也并不是针对所有药店,还是有很多药店是将消费者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的。有专家提醒,去药店买药适当地咨询导购员是可以的,对于如何选择药物需要自己谨慎选择。并不是便宜的药就一定没有效果,也并不是贵的药就一定很好用,性价比才是最重要的。
购药有窍门
近年来,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市民不愿为看小病花上半天或一天时间,而宁可自掏腰包购买药品。然而近年来随着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的案件屡屡曝光,药品不良反应比率有所上升,买错药、吃错药的事也时有发生。怎样正确买药,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以下是业内人士给出的市民必须掌握的六个方面的购药诀窍:
一看。看药店门口是否悬挂全国统一的绿十字灯箱,店堂内是否悬挂《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实际经营内容与证照的经营范围是否符合。二找。可找店堂内悬挂值班的执业药师或药师证书的营业员咨询买药,请他们帮助排忧解难。三讲。讲清楚要买什么药,有哪些症状,有无其他疾病或特殊生理情况,如怀孕、例假等,以前曾对什么药物过敏等。这是对症买药、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四对。仔细核对营业员介绍给你的药品说明书,看是否适应你的病症。还应核对药品包装上是否印有药品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药品成分、规格、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文字。五问。问清楚药品的用法用量和有关注意事项。六立。建立买药记录卡,以便总结用药效果,为今后买药提供参考。
安全购药、合理用药不仅仅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安康,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平稳运行。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应当定期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让社会充分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与医疗事故、药品质量问题的区别,让百姓掌握正确的购药知识,用准药、用好药。(F)(3)
新闻推荐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加快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完善森林、草原、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制度,继续执行公益林补偿政策,继续在陡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完...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