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纪凯和他的书法。
本报记者 水木 文/图
年届古稀的段纪凯先生当过兵,从过政,国有企业任过职,时运多变,人生沉浮,甘苦自知。到了含饴弄孙的时候,却忘情于书法,天天练,月月练,年复一年,沉浸翰墨,笔耕不辍,其书艺渐进,参加省内外各种书法展和书法赛,屡屡获奖。而且自办书法工作室,为少儿书法爱好者传授书法,其学员也屡屡获奖。书法让他的晚年生活进入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也使他的晚年更充实,更有意义。
走进位于咸阳市东郊一小区的段纪凯书法工作室,极目所视全是他的书法作品,墙壁上挂的,案头上摞的,地板上摆的。打开柜子,满当当放的也全是他临帖或创作的书法,段纪凯告诉记者,十多年来,他一刀纸一刀纸地买,一刀纸一刀纸地写,写过的宣纸从地板能摞到屋顶。段纪凯楷行隶篆诸体皆渉,各体皆选帖临摹,每帖临摹多遍,严守法度。浏览他写过的书法,其楷书笔法严谨,笔力到位。尤其是他写的篆书“千字文”,不凝不滞,不枝不蔓,铁线银钩,苍劲有力,是难得的一幅佳作。中国书画家协会在获奖通知中称其书法作品:主题显示突出,用笔巧妙,聚灵动与和谐于一体,体现了“大秀、大雅、大气、大美”之气,有较强的视角冲击力。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称赞其书法作品“笔力沉雄、风骨肃然,气象万千,引人入胜”。段纪凯说,他写书法从不随意乱写,而是严守规矩,他认为“我字体”字写得再好,只能算是写字,不能说是书法。
说起晚年书法取得的成就,段纪凯坦言“非一日之功”。童少时代,上小学初中,写毛笔字是必修课,每天写大字、小字,他尤其喜好写大字。那时候真是敬惜字纸,所有用过的废纸,一旦到他手里,都练了大字,所以,在那九嵕山下的小山村,他小时候就写得一手好字,练就了“童子功”。然而那时候只是喜欢写字而已。
段纪凯对书法的真正爱好是从部队开始的。那时正值文革,连队派他到驻地附近的农村去支左,所在大队要布置文化室,无非是写些标语,内容是政治口号、毛主席语录等等,但苦于无人能写毛笔字。段纪凯自告奋勇,提起毛笔,连夜写了数十幅标语,将大队文化室布置得焕然一新。第二天,他的毛笔字不仅得到了大队干部的啧啧称赞,而且得到部队首长的高度评价。事后,他找来一本楷书字帖,与自己写的字一一对照,竟然发现自己写的字和字帖上的字有许多共同之处。从此,他才发现自己有“书法天赋。”这坚定了他坚持练习书法的信心。
从部队到地方,工作岗位几经变动,段纪凯一直坚持临帖习字,但他从未张扬,也从不将自己的书法示人,他只是把书法作为业余兴趣。顺境,以此作为余暇消遣;逆境,以此作为精神自慰。总而言之,书法成了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国有企业任职岗位退休以后,书法几乎占据了段纪凯全部的时间。继临习柳公权楷书字贴之后,段纪凯又买来赵孟頫的真、草、隶、篆各体字帖认真临写。同时,他开始订阅《书法报》,认真探索书法理论和他人的成功经验。他的家邻近是著名书法家程岭梅的书画工作室。为了学艺,他常去那里看人家写字。有时帮忙拉纸,仔细观察书家创作时的一笔一画,一招一式。每个细节他都默默地记在心里。有时候想临人家的作品又不敢开口,只能偷偷用钢笔照挂在墙上的作品把笔画抄在纸上,带回家去再细细揣摩临写。每当阅读报刊杂志,发现好的书法作品时,他都小心地剪下来拿回家去,反复临写。直到熟练掌握为止。
段纪凯办工作室,招小学生,一是因为毕生的兴趣爱好,二是对书法艺术传承的自觉和责任。每当他的书法作品入展获奖的时候,每当他的小学生书法作品受到关注和好评的时候,他就感到自己的晚年过得快乐而有意义,感到“今生没有白活”。 (B)(12)
新闻推荐
依托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建立的非金属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是非金属矿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设计咨询、产品研发、质量控制、检验检测等服务,年实现产值14...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