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渭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秦御茯茶”杯“中华经典诵读”展演活动。
本报通讯员 陈二库 李巨
8月20日,一场以“优秀孩子需要智慧父母”、“好习惯成就好未来”为主题的未成年人道德讲堂在渭城区大礼堂开讲,引来200余名师生、家长前来聆听学习。
短短一个暑期,渭城区先后举办“暑期快乐营”、中华经典诵读和民族器乐演奏会等多项活动,创建氛围持续浓厚。今年以来,该区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硬件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上台阶。
校园教育:播撒文明种子
7月4日晚,一场以“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为主题,以“孝敬、友善、节俭、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经典诵读”展演晚会在渭城区举行,充分展现经典魅力和青少年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从小抓起,从孩子抓起,该区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立区之本,把“习惯养成”作为育人之本,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通过开展活动,建设主题校园等形式,探索出“习惯+品德”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途径,用全新思路点亮孩子的人生航标。
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校园中,该区以“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为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基本内容融入校园每一个角落,牢固树立强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他们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教育和志愿服务、“网上祭英烈”、“童心向党”、优秀童谣征集传唱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文化,传承文明。共组织开展“与人生对话——我的中国梦,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十四岁集体生日,十八岁成人仪式,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等宣教活动200余次,举办青春微讲堂10次,红领巾大讲堂20场次,广泛播撒文明种子。
社会熏陶:打造文明氧吧
道德讲堂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学先进、争先进、做先进等活动如火如荼。渭城区把文明教育最大化,通过道德讲堂、志愿者服务等形式,教育引导干部群众争做新常态下的文明市民,全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暑期刚刚开始,渭城区“暑期快乐营”就紧锣密鼓地开班,大学生志愿者带领中小学生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吴运铎纪念馆、张裕葡萄酒庄接受教育,共同聆听道德模范呼秀珍道德讲堂……孩子们尽情呼吸着文明空气,充分接受道德魅力的熏陶。
该区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打造民政局扶贫帮困志愿服务队、残联扶残助残志愿服务队、司法局法律服务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具有代表性的志愿服务品牌,在实施扶贫帮困、扶残助残、法律宣传、关爱农民工子女等重点志愿服务项目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很好的社会成效。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志愿者服务团体378个,实名认证志愿者总数为41728人,开展志愿服务项目2002个,服务时长达392665小时。积极开展“咸阳好人”、“陕西好人”、中国好人等先进典型的推荐评选和道德讲堂、专题讲座活动,(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图一:大年初一,照金纪念广场旁的和平鸽吸引了众多孩子的注意力。他们和鸽子游玩嬉戏,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红色革命根据地也成为孩子们亲近自然、爱护动物的好去处。姜雅博摄图二:“戴上耳机,然后点图片...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