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琮 苏刚)三原县北部旱腰带地区6镇2个发展服务中心,总人口12.73万人,其中2665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占北部旱腰带总人口的43.4%,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近年来,为了尽快地帮助当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该县对北部旱腰带地区及四十里塬坡进行多次论证、调研,并结合本县贫困村现状,制定了《三原县北部旱腰带地区及四十里塬坡建设规划》。
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大旱腰带扶贫开发力度”的总体要求,三原县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两大目标,以重点贫困村建设为突破口,以实施“三告别”工程为重要抓手,整合各类资源,汇集各方力量,加快产业开发,实施整体推进,全力抓好移民搬迁、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等重点扶贫开发措施,有力地改善了北部旱腰带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2002年起,该县水利、交通、林业、农发、扶贫等部门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44亿元,在北部旱腰带地区的嵯峨、新兴、鲁桥、陵前、马额、西阳、徐木、大程等8个镇及服务中心88个行政村实施重点项目改造工程,新修通村、村内水泥路405.6公里,沙石路332公里,排水渠327公里;新打人饮井74眼,埋设人饮管道425公里,新打灌溉用井408眼,埋设输水暗管460公里,修复、改造排水站41座,建蓄水池19座,水塔4座。
与此同时,该县按照“农村工作突出抓产业”的思路,坚持把旱腰带地区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采取“项目跟着产业走”的扶贫倾斜政策,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积极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在旱腰带地区实施退耕还林26.5万亩,形成了2万多亩大葱基地、12万亩优质时令水果、2万亩核桃杂果经济林,以秦川牛、奶山羊、生猪、家禽为主的畜牧业产值占到全县畜牧业产值的60%以上。通过项目的实施,使旱腰带地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B)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蔡浩裴晓明)为让流浪乞讨人员有一个安全温暖的“家”,三原县民政局救助管理站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救助行动,坚持“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实行关爱型救助、标准化管理、创新型发展的救助工...
三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