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教育局 丁昀
收到王永杰老师的“重新构建时代需要的师德师风”话题讨论邀请,心头思绪难捋。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为当下师德师风之糜烂而叹息,但细究深层原因,窃以为,糜烂并非只是教师个人的选择和意愿,校园文化内涵的缺失乃是师德师风不振的内在原因之一。
没有文化内涵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教育,没有特色文化的校园是苍白无趣的校园。当前,我们许多学校还是只注重“质量”,无视校园文化建设,认为只要“质量”上去了,就会“一俊遮百丑”。在这样的校园里,校长一手遮天,考试是“核心文化”。师生在校园里天天承受重压,被动和身心疲惫地学习、工作,生活如同流水线上的机器,让人感到无趣和厌倦。在这样的氛围下,即使制度制定得再细致周详,管理抓得再严格无漏,应试成绩再百里挑一,人的思想是贫乏的,精神是萎靡不振的。一些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沉迷于棋牌、游戏,沉迷于上网聊天、购物,沉迷于看视频、聚众赌博、酗酒……借以排除郁闷和无聊。久而久之,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自然会下降,甚至滑向犯罪的边沿。笔者曾在一所学校了解到,5年当中没有一名青年教师入党,甚至无人递交入党申请书。相反,大家津津乐道于股市炒股、做生意、带家教、给学生推荐教辅资料……思想教育阵地的丢失必然导致腐败,校园文化内涵的欠缺必然滋生糜烂!
要解救受害的学生,先要解救失去了灵魂的教师。要重构师德师风,先要整肃校园文化。
校园本应是一方净土,文化的发祥地,精神的家园。我们只有在这片乐土上建设起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文化体系,才能实现思想的成长,精神的救赎和师德师风的重建。而要实现这样的诉求,学校必须搭建起交流学习的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提供场所和时间,建立运行和保障的机制,如此,才会真正让校园热闹起来,师生振作起来,思想活跃起来,精神成长起来。去年以来,三原县开展了“四节教育”、“一校一特色”的校园特色创建、“美丽校园”建设和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师生们显示出了令人惊叹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些充满正能量的文化活动怎能不吸引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其精神境界怎会不提升?
重构师德师风,校园文化建设不容小觑!(E)①
新闻推荐
与一位班主任老师聊天,她给我讲了一个令她颇为感叹的故事:班里有一名沉默寡言的学生,学习差,经常犯错。一次,因为没有完成作业,她大声呵斥了他,这名学生抱着头,蹲下身子,浑身哆嗦,呜呜大哭……后来了解,才知...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