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驻百村、联千户、帮万民、转作风、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按照“一包五年不变、长期包抓帮扶”的要求,始终以关注民生、关心基层、关爱群众为根本,坚持把“服务群众零距离”贯穿工作始终,群众关系更加融洽,服务群众更加有效,干部作风更加好转。特别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卫生、养老、医疗、教育及群众增收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让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村庄更靓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群众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期盼和要求,越来越追求优良的生活环境。为此,三原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建立了县、镇、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在全县掀起“我爱美丽三原,建设美丽新三原”的热潮。
走进大程镇,整齐的村落,干净的街道,让人耳目一新。大门旁写有“最美庭院”的牌匾显得更加醒目。在宽敞、整洁、花园般的院落里,曾获得季度“最美庭院”奖的西张村村民焦方尧老人说:“每天早上我先是沿着门前的水泥路散散步,在广场锻炼锻炼,回来就开始房前、屋后打扫卫生,这都已经成了生活习惯了。”
为了保持镇村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大程镇投资30万元配备专用环卫摆臂车一辆,沿环线投放移动式垃圾回收箱20个,坚持垃圾定点回收、集中清运,成功打造了107环线大程段,南周村、荆中村、吴家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一线三村”的示范典型。按照每100户确定一名保洁员、一名义务监督员的标准,全镇各村共配备保洁员53名、义务监督员78名、铲车一辆、六轮汽车一辆,保洁员每天确保8小时持续保洁,全力做好关中环线过境段和通村路的保洁工作,制作移动式垃圾箱76个,确保镇域内垃圾收集与运输。
钱包更鼓了
既要环境美,更要群众富。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原县通过对村级现有集体产业和群众从事的个体产业进行摸底,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同时为他们提供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引导群众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形成品牌,辐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在安乐镇山西庄村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内,白色的大棚鳞次栉比,棚内绿油油的蔬菜新鲜诱人。
“多亏县驻村干部和政府的帮忙,要不然我家欠的十几万元也不知啥时能还清!”说起种植大棚菜,村民杨同运诉说了一段感人的事。
今年60多岁的杨同运,全家5口人,不但自己患有哮喘,老伴也常年多病,每年上万元的医药费让家里负债累累。2013年7月,赶上镇村干部进行大棚蔬菜种植大动员,杨同运一心想建个大棚。然而,建一个大棚需要近3万元资金,这些钱从何而来?得知这一情况,县政协驻村干部姚飞、杨丽华慷慨解囊,分别为杨同运垫付5000元现金,镇村干部也积极为其协调信用社贷款,为杨同运建成了蔬菜大棚。如今,杨同运家里的大棚蔬菜已上市销售。(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徐英薛立)近年来,三原县相继在高渠、新兴、鲁桥、大程、西阳、独李、城关等镇(中心)建立现代农业园区,有效提升优质农产品竞争力,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目前,该县初步建成省级农业园区3个,市级农业园...
三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