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北徐州待了十多年,早上吃厌了食堂,就想着去西阁街菜市场,喝一碗辣乎汤,再吃只“鞋底”。两元钱管饱,初冬天要是来上这么一顿早餐,保准你一个上午,身上都是暖烘烘的。
这里所说的“鞋底”,并不是平常人们穿在脚上的鞋底,而是在苏北一带流行的一种烙饼的简称,因形状类似鞋底大小而得名。当年,这种“鞋底”式的烙饼在苏北集镇上很是畅销,就连徐州城里也是一路好卖。制作这种烙饼也十分简单,当地人也不回避,边卖边烙,你可以无师自通地学会:将面揉好后,加入些食用油,有条件的还蘸上些黑白芝麻;一只生着炭火的炉子,内壁里贴上烙饼,边烙边烘着,不一会儿,油滋出来伴着芝麻和面粉的香味,这饼儿就差不多了;若是在边上候着,最多也就是十来分钟的时间。
“鞋底”要趁热吃,若是冷了硬邦邦的,牙床会咬得腮帮子酸上一个晚上。人家苏北人不怕,冷了就喊一碗呼辣汤儿,就汤儿一泡,吃得贼香。
单是吃“鞋底”,未免味儿单调了些,这时来一碗呼辣汤儿,就有味道了。其实,那也就是一碗平常的“辣乎汤”,可当地人不这样叫,他们吆喝起出的是“呼辣——儿汤”,说话的时候舌头还带着弯儿,让你分不清是“呼啦”还是“呼辣”,分不清味觉还是听觉,要么呼呼啦啦地喝出的声响,要么呼辣呼辣地味道真过瘾,反正就是这种似有似无的意思,随你怎么想吧。
严格地说来,应该是呼辣羹,因为汤汁是不勾芡的。人家苏北人才不呢,盛上来的汤稠稠的,黑乎乎糊乎乎的那种,盛在一辆板车改装的储汤罐内,一个口子往外,倒在另一手的碗里接着,爱干净的可能不敢吃。其实,这汤很讲究,有着好多种料儿,如笋丝、菜叶、腐竹丝、海带丝、蛋花、葱末等,麻油、醋等调料随你任意地放。不像宣城这地方,只是单纯的海带蛋花汤或是筒子骨海带汤。单是这样还是不行,味儿得足;人家徐州人认可了就“管管”地喊,据说当年的淮海战役,这道汤对中国的贡献不小,类似泾县“茂林糊”一样的出名。
一“鞋”在手,一“汤”端上,你就尽管享用吧。不出一会,身上暖呼呼的。还有一个,那边的人侃大山的水平不低,不像我们南方人闷着头喝。一顿早餐下来,保不准就能听出一个有趣的故事,再这么一路走回来,想想这两元钱的早餐,真值。 (程多宝)
新闻推荐
泾县讯(方建兵)泾县交警大队创新宣传方式服务群众,以互联网传播技术为载体,通过开设警民交流模块,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及时了解到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最新形势,有效地给广大群众的出行安全提供了便捷的...
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