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郎溪新闻 > 正文

浇灌农田 滋润心田

来源:宣城日报 2013-07-18 18:50   https://www.yybnet.net/

7月7日上午,雨后初晴。记者来到郎溪县飞鲤镇新法村。在绿油油的农田里,秧苗长势正旺,新法村农民用水协会的水管员潘高潮正戴着草帽,扛着铁锹,巡查塘坝闸口和水田豁子。“昨天下了一场大雨,虽然塘坝闸口、田豁子都早已关好、堵好,但是心里还是不踏实,来转转看看。”年近五十的潘高潮对记者说。

据新法村委会主任王建兵介绍说,新法村有20个自然村,4000多亩农田,一半是丘陵地区一半是圩区。虽然新郎川河穿村而过,但是原来由于管理不善,逢雨必涝,久晴必旱。“那时候村干部最头疼的就是村民为水闹纠纷。乡里乡亲们争得脸红脖子粗,甚至动手,就是为了多放一茬水。”

2009年5月,新法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成立了农民用水协会,协会有会员1184名。该协会通过“一事一议”,确定每个会员每年交会费7元,每年收取的13188元会费,用于维修洋塘、庙头、上庄三个小型排灌站,以及34口塘坝、70856米长灌溉渠的清淤扩挖等,使多年基本处于荒废的水利设施重现生机,发挥了作用,昔日的“漏水田”变成了丰产田。现在,新法村每亩农田比原来增收150公斤稻谷。仅2012年,新法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5800元。

不仅如此,新法村农民用水协会还聘请了威望高、公正耿直的潘高潮和潘高军为水管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灌溉,变“千把锹” 管水为“一把锹”放水。“原来村民给秧田放水,把塘坝的闸口一打开,就不管了。到干旱时,塘坝早就见底了。从郎川河里提水的灌溉渠也没有人清理,被淤泥垫得老高,杂草封住了渠道,放的水有一半浪费了。看着水白白地流走,真心疼。现在好了,水一点儿都不会浪费。”望着清澈见底的灌溉渠道里“哗哗”流淌着的水,潘高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村里有4000多亩田,‘一把锹\’管水后,每亩田硬是比原来节约一半水。这样,一季中稻就节约100万多立方米水。”

在田埂上察看秧苗长势的60多岁村民周其年告诉记者,他家里原来有一亩半水田,村里没成立用水协会之前,一到用水季节,他总是心慌。秧田里一放水,他就要去田里守着,“水放到田里后要时刻盯着,防止别人从田里‘偷水\’。晚上,经常打着手电筒到田里‘守水\’。”村里成立了农民用水协会后,周其年切身感受到了现在放水不仅有条有理而且有先有后,再也不用在田里“守水”了。于是,他又流转了村邻30亩田,现在年纯收入2.5万多元。

新法村党支部书记、农民用水协会会长吴正祥颇有感慨地对记者说,农民用水协会成立后,一方面是水利设施有人管了,保证了水渠、塘坝能随时用,村民再也不为争水吵嘴打架伤和气了;另一方面2个人专门管水,不仅保证了用水秩序,而且还把村民们从烦恼的“放田水”中解脱出来了。现在村子里的青壮年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在外办企业,有的发展种植养殖业,还有的农民利用农闲到“家庭农场”、县内的建筑企业打短工。农民放水协会让村民真正尝到了甜头。

新闻推荐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在郎川大地下,活跃着这样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他们以倡导职业文明为核心,以“提升专业素质,为企业奉献青春”系列活动为载体,为动力源科技的生产、改革、发展,唱出了一曲响亮的青年文明号之歌。安徽动力...

郎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郎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浇灌农田 滋润心田)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