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宣城市现代农业大踏步发展。
龙头带动 现代农业展新容
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截至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36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92个,市级288个,龙头企业已覆盖种植、养殖、林业、水产、服务休闲、乡村旅游等各方面,尤其是在主导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通过近年来持续培育扶持,宣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综合实力、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424个,总产值达427.6亿元。已形成以禽业、竹业、优质稻米三大板块,及以山核桃为主的林特食品、茶叶休闲、皖南烟叶、特种蔬菜、南漪湖水产等六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各具优势的主导产业。
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自建生产基地,以及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合作,扩大生产规模,推进标准化经营。目前全市建立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18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29个,积极制定生产、加工技术操作规程和企业标准,其中有18项企业标准升为省级地方标准。此外,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成为农业品牌创建主力等,提升了品牌影响力。目前全市省级名牌产品76个,国家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品4个;拓展了农产品营销渠道。
专业合作社 撑起服务一片天
宣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在全省领跑,为全市农民从事生产经营提供了全方位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939家,其中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达5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11.69万人,占农户总数的17%,带动农户38.87万户,带动农户比例达到57%。其中,宣州、广德被评为安徽省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
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业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由种养专业生产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向转变,由单一要素合作向劳动、技术、资金、土地等多种要素合作方向转变,覆盖了全市传统农业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型产业。据统计,从事种植类的合作社512个、养殖类598个、林业类227个、水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类373个,从事农机服务等其它类的有228个。
服务层次逐渐深化,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由过去单一的生产领域的信息、农技指导服务,转向农资供应、农技推广、流通、加工、储藏、销售等经营领域合作,促进了农户间的联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经营合作能力。目前,全市从事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966家,增长10%;从事生产服务、运销、加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530家,增长30%;实行农产品统一销售达8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75家,增长56%;统一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23家,增长67%;全市已开展农产品进社区直供直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5家,合作社已经在合肥、宁波、上海等大中城市开设直销店。
家庭农场 开拓增收新领域
据了解,目前全市达到一定生产规模的家庭式经营农场2411个,经农业部门认定、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达490家;流转承包耕地面积达到41.5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73%。其中,郎溪县作为全国家庭农场发源地之一,受到了省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家庭农场,业已成为宣城市农民增收的一片新天地。梳理宣城市家庭农场的发展,有以下鲜明特色。
种类多样化。家庭农场涵盖包括粮食、茶叶、蔬菜、烟叶以及畜禽和水产养殖等产业。其中,粮油生产和畜禽养殖类家庭农场占全市家庭农场总数的87%,占有主导地位,与当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经济效益较明显。
管理企业化。家庭农场经营涉及生产、粗加工、销售等环节,部分建立了会计制度,各项农资采购、劳动力成本投入和各项销售收入都能做到明细入账,以进行企业核算。2012年全市家庭农场总收入82649.5万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达34.28万元。
经营规模化。据统计,目前家庭农场种植业平均经营规模达到172亩,是全市户均承包耕地面积3.5亩的49倍。涌现了一批工厂化育秧、机械化统防统治、联合收割、温室大棚等生产、组织形式,经营的规模化促进了农业机械装备、新品种、新技术大量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
发展合作化。家庭农场的快速兴起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立在“自主、自愿、自治、自助”基础上不同形式的专业合作社,大大提高了家庭农场的市场竞争能力。
新闻推荐
近年来,郎溪县凌笪乡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为抓手,着力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安全。仅2013年,该乡就为281户困难群众申报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让120...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