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包王国的“掌门人”,这是郎溪锦富箱包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龙云的新头衔。但谁曾想到,眼前这位身份显赫的大老板原来只是个白手起家的小篾匠。华丽转身如何实现的?黄龙云道出了自己的“一本经”。
四处学艺
16岁那年,不甘心像祖父和父亲那样贫穷的黄龙云,初中未读完便离开了江苏溧阳的老家,去上海投奔了叔父学做篾匠。学徒的日子里,黄龙云白天做家务,晚上学手艺,经常是夜里一两点才睡觉。由于聪明勤奋,不到一年,他就熟练地掌握了手艺。
但在当时,多一门手艺就多一条活路。于是,黄龙云17岁那年又到浙江海宁学做了皮匠。很快,他又成为一名优秀的皮匠。不过,黄龙云并没有以此为业,他深知:要想真正摆脱贫困就不能永远为别人打工。
在做皮匠之余,细心的黄龙云发现当地的爆米花卖得很好,他想着“如果学成了,将来可以回老家做爆米花生意”。说干就干,不久他就拜了师傅。而学成之后,他果真回到了溧阳老家,并慷慨地将爆米花制作工艺传授给了亲朋好友,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生活在黄龙云的打理下渐渐好了起来,对他来说,贫穷早已成了历史,但这并不能让这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满足,他想着将来有天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第一桶金
1977年,与黄龙云同村的三个年轻人想承包村里一艘十吨的水泥船,但由于担心村里认为他们资历不够,不同意他们承包,所以三人就找到了在村里颇有名望的黄龙云。
当时的黄龙云虽然心里也有顾虑,但碍于情面还是答应了,以自己的名义与村里签订了承包合同。可是,他怎么也没料到,没多久,三个年轻人就“撂了挑子”。这可难坏了黄龙云,因为真正的承包人并不是他,他完全有理由单方面销毁合同。
可黄龙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自己单独承包这条水泥船。一时间,这个消息在村里“炸开了锅”,村民纷纷说他不理智,而他的妻子更是坚决反对。但“固执”的黄龙云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就悄悄地带上一个愿意跟他跑船的徒弟,离开了家乡。
好在黄龙云胆大但并不糊涂,四处打听后,他为这艘水泥船联系好了业务。一个月工作下来,黄龙云净赚了1000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看到了甜头,原本反悔的三个年轻人又想承包了。黄龙云二话没说,就把船让给了他们,自己又花钱买了一条船,继续干起了水上运输。
但黄龙云并不甘心只做“小生意”。1986年,在听说收购畜产品可以赚钱后,他开始为一家土畜厂收购山羊皮。此时,机会不期而遇。在一次去河南收购羊皮时,他看到很多地方堆放着被丢弃的羊皮,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里浮现:这些羊皮能不能制作成好的皮革制品呢?
当晚,黄龙云就将3张又脏又皱的羊皮放入水中浸泡,结果羊皮变得非常漂亮,这可着实让他欣喜了很久。思量后,黄云龙与一家外贸公司达成了协议:自己动用该公司的资金收购坏皮子制作皮革,每个周期上交5%的净利润给公司。努力结硕果,当年他净赚了50万元!
移师郎溪
有了充足的启动资金后,黄龙云的事业开始发生了质的转变。不久,他就开办了自己的皮件厂。
2003年,优越的政策和丰富的资源让黄龙云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与溧阳毗邻的郎溪县。2003年10月,他带着自己的大部分身家在郎溪县兴建了郎溪锦富箱包有限公司,并在投产当年就实现出口创汇1050万美元,公司也被列安徽省“民营企业出口创汇20强”。
扎根郎溪后,黄龙云的公司在宣城一时无两:2006年出口创汇3800万美元,实现利润938万元,完成税收982.6万元,占郎溪县出口创汇总额90%以上,使郎溪县出口创汇增幅居全省第二,总量居全省第六、宣城市第一……至此,一座远近闻名的箱包城在郎川大地迅速崛起。之后,公司又相继引进了卡利亚箱包配件、锦茂实业、锦富塑料制品等35家与箱包产业关联的骨干企业,形成了箱包产业链,使箱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仅有质量优势,更有价格优势。
新闻推荐
郎溪讯 2013年以来,郎溪县城北地税分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助推产业承接和项目落地,扎实为开发区企业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县经济开发区发展建设。...
郎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郎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