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行走在充满希望的田野里,行驶在越来越宽的乡村道路上,穿梭于整洁美观的村落中,不由得想起那些辛勤耕耘、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家庭农场主们。回首2013,迎来2014,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又有怎样的心愿?
“再包四五百亩田,
扩大种植规模”
镜头一:1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郎溪县翔明家庭农场主刘相明正在自家的小农屋里擦拭着拖拉机。在这两间简易的平房里,除了一张床外,里面堆满了各种农具。“现在农闲了,抓住这一时机,正好把这些不用的农具擦拭清洗以备春耕再用。”刘相明憨笑着说。
刘相明做过生意,贩过苗木,和妻子在江苏南通开办过一家预制板厂。2011年,刘相明放弃了风生起水的预制板生意,回家乡以每月400元的价格从当地村民手中承包了300亩农田,搞起了规模种植,当起了农场主。三年下来,刘相明家庭农场做大了,面积达到近600亩,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回首:2013年,对我来说是一个丰收之年,虽然经历了大旱,但由于塘口几年前就进行了扩挖扩建,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水稻的产量还略有提升。最大的收获就是成立了家庭农场,从以前的“杂牌军”变成了“正规军”,让我们这些职业都有了自己的身份。
展望:现在党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好,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对农业农村的关注度更大,我对发展家庭农场信心百倍,今年准备再承包四五百亩,力争规模达到1000亩以上,同时买上几台收割机和插秧机,大干一场。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家庭农场扶持,帮助我们做大做强,让更多的农民走上富裕道路。
“扩大绿色种植,
让更多的人吃上放心菜”
镜头二:早上五点钟,天刚蒙蒙亮,家庭农场主刘大志就骑上电瓶车,拖着满满一车新鲜蔬菜,顶着寒风来到四里外集镇,把菜摆上摊位,等待顾客购买。早上6点钟,刚才还十分寂静的农贸市场变得热闹起来,刘大志摊位上挤满了前来买菜的顾客。“我种植的都是绿色无污染蔬菜,价格不高,口感又好。我的蔬菜很吃香,一般不到两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刘大志一边为顾客称着菜一边说。
今年37岁的刘大志是一名下岗工人。2002年,他怀揣着借来的2万元,来到新发镇新发村孙家宕村民组,以每亩200元的价格承包了4亩地,搞起了蔬菜种植。现在他的绿色蔬菜种植事业越做越大,面积达到20亩,品种不下十个。
回首:2013年,我虽然种植面积和以前相比没有什么变化,但由于蔬菜价格比以前高一点,收入也增加了一些。同时我种菜的技术也日渐成熟,种菜的名气也大了许多,开始有人上门采购,还有人上门跟我学种菜。最开心的是,现在父母亲也搬到我这里来了,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展望:2014年,我准备在现有的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引进2-3个新品种,采取防虫网等新技术,进一步扩大有机蔬菜种植,让更多人吃上可口又放心的蔬菜。同时通过努力,使自己的蔬菜能够早日走进超市,拥有自己的品牌和一片市场。
“做大苗木产业,
帮助更多的农民过上富裕生活。”
镜头三:上午10点,郎溪县新发镇许家苗木家庭农场的农场主袁小友,正忙着和一群工人将一棵棵树干绑上稻草。“现在天气寒冷,给这些小树绑上稻草,避免冻伤冻死。”袁小友说。
今年39岁的袁小友2005年从上海一家物流公司辞职回乡后,以每亩70元钱的价格流转了5亩荒地从事苗木种植。两年后,他的苗木花卉卖了近3万元。尝到甜头的他又先后流转了140多亩荒山野地。现在他已经成为当地苗木种植能手。
回首: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后,我申请注册了郎溪县新发镇许家苗木种植家庭农场,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进行建设,并拥有了自己的苗木合作社和绿化公司。
展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给农民指明了道路,也让我很振奋。新的一年,我将把自己的苗木种植事业做得越来越大,做“规模”,做“品牌”,带领更多农民走上发展苗木道路,过上好日子。希望政府在鼓励特色农业发展上出台一些新政策,给我们发展家庭农场开辟更多绿色通道,也希望咱们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富强。
新闻推荐
回首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郎溪全县上下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千方百计抓改革惠民生,既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更在多个事关长远发展的领域实现...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