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郎溪县大大小小的乡镇里,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小超市”,他们主要经营日杂百货。但随着交通和电商的快速发展,这些超市或多或少都面临着“守业难”的困境。面对这样的局面,乡镇超市又将如何走出困境?近日,记者对郎溪县十字镇、凌笪乡、新发镇、梅渚镇等几个乡镇进行了一番走访调查。
自主经营的“夫妻店”
“还是老样子。”看见熟客来了,超市陈老板快速地拿出顾客想要的货物,扫码、装货、收钱一气呵成,嘴里还不忘说:“老规矩,零头我就给你省了呀!”
这家位于十字镇水鸣街道路口处、靠近十字第二中学的超市,已经营近8个年头,夫妻俩靠这家店面维持生计。他们早上从5点多开始搬货、上架,一直营业到晚上10点多。陈老板一边忙着签订货单一边笑着说:“我们主要是不愿意去给别人打工,自己开小超市虽然辛苦点,但是大小也算是一个老板。”
陈老板是十字镇本地人,以前他跟妻子都是在附近的工厂里干活。可是因为当时很多厂经营不稳定,他们经常需要换工作。年轻气盛的陈老板不愿意一直在厂里枯燥的工作,碰巧遇见街道上有门面转让,就找亲朋好友借了点钱,把店面给盘了下来。
采访中,像陈老板的超市一样,不少乡镇超市都是由夫妻共同经营。不要小看这些只有一百多平方米的乡镇超市,里面却“五脏俱全”。从饼干、薯片等零食,到调味剂、洗漱用品等生活用品,再到本子、笔等学习用品,应有尽有。虽然小超市被塞的满满当当,但是一类类的物品归类的都非常整齐。
开店容易“守店难”
一位年轻的妇女带着孩子走进超市,顺手从货架上拿了包面巾纸和一瓶酱油,走到陈老板面前说:“我晚上出来散步的时候给钱呀,刚刚出来的急又忘了带钱。”
陈老板告诉记者:“像这样的都是老顾客,大家左邻右舍的也支持我们生意。”因为陈老板的店面位于十字路口,不远处还有一所学校,所以人流量一直比较稳定,时间长了也形成了一批稳定的老顾客。有的时候,这些顾客买完东西,还会在店里坐着闲聊好一会才愿意走。
说起近年来的经营状况,陈老板一直摇头:“现在超市越来越难开了,城里的大超市越开越多,我们这里到城里去又方便,所以很多客人都被吸引过去,收入也开始下滑。”
说话中,送货员刘菲恰巧来送货,便接过话茬:“这几年乡镇超市的生意确实不好做,都影响到我们送货的生意了,很多店开了一段时间,生意不好就开始转让。”
特色服务“放长线”
位于凌笪乡岗兴路的岗南购物中心,是厉花萍经营的超市,“守业难”的问题同样也困扰着她。
为了吸引顾客,厉花萍把超市旁边300平方米的空地提供给乡政府做农贸市场。周围邻居都说她傻,可是厉花萍有自己的“小算盘”。厉花萍说:“我的超市以后就紧挨着农贸市场,顾客买完生鲜总需要买调料吧,离农贸市场最近的就是我这店,缺这个缺那个肯定就在我店里一道买了。我这样做也算是为未来聚集人气做准备了。”
进入超市,记者在后排的货架上看见了一排特色农产品,有生态油、生态土鸡、土鸡蛋等。厉花萍说:“现在大家都讲究吃原生态产品,很多人都到农村来买土鸡、土鸡蛋,就想着为什么我们超市不卖这些呢?”于是超市就从农村收购土鸡、土鸡蛋、菜籽等,然后注册商标进行加工。虽然中间的一系列的程序很麻烦,但是如今这些原生态的农产品放在超市里卖,不少顾客专门来买,超市生意也开始有了好转。
厉花萍介绍:“我们店里现在还提供代交电费、电话费等服务。”周围居民平时上班忙,交电费、水费什么的都很麻烦,去营业厅要排上好长的队,所以他们都喜欢在厉花萍这买完东西就顺便交了费。这样一来,不仅方便了顾客,还给厉花萍的超市增添了不少人气。
新闻推荐
郎溪讯 今年以来,郎溪县建平镇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三管齐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该镇通过建立“五保户”、“三无...
郎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郎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