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郎溪县建平镇西郊村欧家庄村,一幅优美山水风景画呈现在记者眼前:潺潺的溪流穿村而过,远处的竹林郁郁葱葱,一栋栋棕色“欧式”农家小楼环溪而建,村妇们三五成群在溪流旁浣衣聊天。
“现在欧家庄的好环境,和2014年全村村民自发建设‘美好乡村\’分不开。”见到前来采访的记者,欧家庄村民组理事会会长张友能笑着告诉记者。
见贤思齐搞建设
回想起欧家庄的改变,村民杨国兵回忆道:“几年前,这村里的路连三轮车都难走,村子又脏又破。可以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从去年1月份开始,看到周边的村经过美好乡村建设后,变得干净整洁。欧家庄的村民坐不住了。“我们村也要搞!”杨国兵告诉记者,当时的村民都暗下决心。
说干就干,2014年2月初,欧家庄召开村民会议,首先决定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对泥土路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水泥硬化路面。张友能告诉记者,当时欧家庄村民对综合整治的积极性非常之高,大多数村民都自发加入到建设中来。
村民姚忠林就是其中之一。常年在外当包工头,有着丰富施工经验,从水泥购买,到运砂石、扛材料,他都是亲力亲为。“这是为自己的路、自家的房施工做监督,怎么能不尽心?”姚忠林笑着告诉记者,工程从2014年5月初开始到11月份结束,村民自己动手要比施工队来建设效率要高近2成。
自掏腰包筹资金
对于自发搞美好乡村建设,最大的问题是钱从哪来?对此,欧家庄给出了答案——村民自筹资金。
全村民组47户居民,每户都“自掏腰包”拿出2万元现金,投资建设新家园。“大伙的积极性这么高,政府得知后,不仅给予了村民建设补贴款,还帮忙给村民们安装了沼气灶。”张友能介绍说。
走进一户魏姓村民家的院子,记者看到明亮整洁的厨房里,正用燃气灶烧开水。魏老太太指着蓝莹莹的火苗很感慨:“过去都烧柴火,厨房被烟呛得灰不溜秋的,现在用上了沼气,方便清洁,厨房里总是干干净净的。”
当记者问及每户自掏腰包2万元多不多时,老太太则快人快语地回答:“这哪能算多?现在谁家翻新房子不花个好几万?政府还补助钱,更送沼气安装,这机会我们求之不得呢!”
独辟蹊径做“欧式”建筑
漫步在欧家庄,独具魅力的仿“欧式”建筑风格在蓝天的映照下非常新颖,这与周边其他地区美好乡村建设清一色的粉壁黛瓦马头墙建筑形式迥异,更显别致。“为什么会选择这种仿欧风格?”
张友能回答道:“欧家庄综合整治工程不搞‘一刀切\’,不走‘形式化\’,而是根据全村地形水文特征,特地聘请浙江的规划专家进行科学规划,既合理又上档次。在整个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光房屋设计方案就准备了三套供村民备选。现在看到的建筑式样是村民大会民主票选出来的,和欧式建筑有点像,是因为本村叫欧家庄,所以便选定了‘欧式\’建筑。”
记者采访发现,欧家庄每户门牌边都有一个绿色小标牌,上面有房屋四边整洁、厕所角落清洁、垃圾分类处理等十列评选标准,符合标准的每列头都贴了颗小红星。
原来这就是欧家庄维护综合治理成果、保护环境的“法宝”——评选“星级清洁户”。以六颗小红星为基础,每加一颗星就表扬一次,按月统计每户得星个数,到年底算出得星最多的家庭,村里给予奖励。
“新房建好了,村庄整治好了,好环境更要维护好。”张友能说,“村里实行日常管理和卫生巡查相结合的制度,一周一督查,河塘、道路等公共地段理事会来维护,房前屋后是村民自己收拾。”
新闻推荐
受法院委托,定于2015年2月13日15时在安徽长江产权交易所交易大厅以“网络电子竞价”方式举行拍卖会,公告如下:一、拍卖标的: &nb...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