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开始,郎溪县梅渚镇周家村村民倪丽芳不用再外出打工了,参加完村里3月中旬举办的缝纫技术培训班并顺利结业后,她就到了家门口的胥河服装厂二厂上班,每个月可以拿到3000余元工资。
“以前只能从事剪线头、小烫等基本操作,在外面打工工资也不高,通过学习后,技术有了提高,能从事裁剪等操作了,待遇也上升了。”倪丽芳告诉记者,15天的系统培训,收获不少。
“今年以来,村里面先后举办了缝纫技术培训、创业意识培训和电工培训,邀请专业教师对村民进行培训,为村民们就业、创业做好服务。”谈起为什么要举办培训活动,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李瑶介绍说,这还得从村里面的情况说起。
据了解,周家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村民大多以小规模种植和外出务工为生。但是,随着去年以来建筑、纺织等行业的降温,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只能回家待业。待业的多了,喝酒、赌博的人就多了,村里面的风气也开始变得差了。而与此同时,一些待业在家的村民也提出了想学习点技术的愿望。
村民的需求就是村两委干部的工作方向。通过平时的进村入户走访,周家村村两委班子很快获悉了村民们想学习技术的愿望。
“给钱只能救一时之急,而技术能够一辈子受用。”作为郎溪县人社局的下派干部,李瑶深知掌握一门技术的重要性,经过一番商量,他和村两委干部决定,为村民们开办培训班,让大家学点技术。
说干就干,利用自己在人社系统工作的有利条件,李瑶找到了“娘家”郎溪县人社局的领导,将想法进行汇报,而他的想法也得到了郎溪县人社局领导的大力支持。
经过一番准备,今年3月中旬,由江南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周家村协办的缝纫技术培训班开课了。培训班一开,就有60余名村民前来报名学习。随后,周家村先后在4月11日开办了“创业意识培训班”、4月15日举办了电工培训班。“每个培训班都是广泛征集村民的意见,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开设。”李瑶介绍道。
学就要真学,学出成效,为了避免培训出现“走空”,李瑶等人对每次培训班都进行了周密准备,每位学员都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然后进行实际操作,最后还要进行笔试和操作考试。“缝纫技术培训班9天理论学习,6天去厂里面实习,最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电工技术培训共45天,分别由15天的理论课程和30天的实践课程组成,总课时达360个,6月11日晚上,还举办了结业考试,通过考试的学员将能够获得初级电工证。”李瑶告诉记者,三期培训班下来,累计已有200余人报名学习,现在不仅本村村民踊跃参加,附近几个村的村民也找到他们,提出要参加学习。
培训班的开办,让村民们真正的学到了技术,也为他们寻找工作、进行创业扫清了障碍。“村里开了培训班后,会做缝纫的多了,招工好招了。同时大家的技术好了,一些大单子就敢接了,厂里的效益也就好了。”谈起缝纫技术培训班带来的好处,胥河服装厂二厂负责人陈玉林是深有感触。而李瑶介绍说,现在参加缝纫技术培训班的60余名村民,都像倪丽芳那样在附近的服装厂开始上班,而刚刚参加电工培训班的学员中,也有20余人在镇里面的企业找到了工作。与此同时,参加创业意识培训班的村民,也有多人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
“直通”培训班获得了村民们的支持,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也令李瑶等村两委干部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现在村里面正在和县人社部门联系,在上半年三个培训班的基础上,准备再开提升班,帮村民们把学到手的技术进行巩固和提升,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创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培训班在周家村倍受欢迎,说明了村民对学技术的渴求。学有一技之长,让生活过得更好,是绝大多数基层群众的朴素愿望。培训班开到家门口,村民不需要跑乡镇、跑城里,便捷地接受培训,轻松地学到技术。在学习的同时,村民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文明乡风扮靓美丽乡村。周家村的培训“直通车”,一举多得。希望更多的特色培训能够“直通”村组,更多的专家、技师直到基层。
新闻推荐
郎溪讯 日前,郎溪县姚村乡潘村村尤冲村民组的43盏太阳能路灯已全部安装完毕。此次尤冲村民组安装的43盏太阳能路灯,是该乡2015年首批实施的...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