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玉荣)中华诗词学会近日传来好消息:宣城市被批准为“中华诗词之市”,宣州区、泾县、郎溪县被批准为中华诗词之乡。记者了解到,宣城市是安徽省第一个“中华诗词之市”。
“‘中华诗词之市\’的申创成功,跟宣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无关系。”市敬亭山诗词学会的诗词爱好者邢少山说,宣城自古诗人地——曾有谢朓、李白、韩愈等300多位诗人在宣城留下800多首不朽名篇;《宣城古代诗词全集》收录了从东晋至明代4720位作者13077首诗歌;《全唐诗》编录有关宣城的诗作共计298首,或写人、写景、写情,许多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对当时的社会和后世都影响深远。
如今,宣城市百姓诵读、学习、创作诗词的氛围丝毫不减,创作诗词成为不少群众的业余爱好,民间各地也涌现了不少诗社,共同传承诗词文化。许多人熟知的成立于1987年的敬亭山学会,已有会员500多人,会刊《敬亭山诗词》已刊登作品22万余首。
与此同时,近年来,宣城市还深入开展中华诗词“六进”活动,即让诗词“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景区”,在全市掀起一场“文化接力”。尤其是全市中小学都已将诗词教育纳入常规教学之中,让诗词教育常态化、规范化。
此外,宣城市连续10年举办了10次大型诗词吟唱会,甚至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关注。宣城市还举行各种诗词讲座,通过努力使诗词活动深入每一个角落。
邢少山说,“中华诗词之市”的申创成功,意味着宣城市“山水诗乡”的城市形象得到肯定,将进一步提升宣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利成志 实习生 陈璐)既能消遣闲暇时光,又可美化生活空间,还可以丰富自己的餐桌。一个花盆、一小袋菜籽、一个小壶,把菜籽埋在土里,几天后便生出嫩...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