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暴雨抗洪救灾进入第八天。受灾群众住的如何,吃的怎么样,生活的好吗,有病能否得到医治?带着这些问题,6月28日,记者走进了郎溪县部分灾区临时安置点进行了探访。
吃得安心
28日下午4时许,在郎溪县凌笪乡敬老院的食堂里,记者看到3个村民正忙着洗菜、做饭、洗碗等,他们正为临时在这里安置的老乡们准备晚餐。
“中午吃了炒土豆、辣椒炒肉丝、炒白菜和豆芽汤。”搬进敬老院4天的该镇村民胡家旺告诉记者,几天前村里突发山洪,自己位于山脚下的家也被淹没一大半。
舍不得家里大小物件的自己本来不想撤离,但村干部的一句话却让他改变了主意——“家没了可以再建,路没了可以再修,但人不能没,只要人在,什么都会好起来。”胡家旺回忆,村书记一边劝说还一边向他保证,转移到临时安置点,安全、舒心。
来到这里已经4天,村干部的话得到了印证。
记者了解到,凌笪乡敬老院共准备了100多个预留床铺,目前已经收留了20多名来自附近的村民。在这里一天三餐随便吃,荤素搭配,并且饮用水、矿泉水、面包、饼干等食物都准备得十分充分,住在这里的村民就像在家里一样,吃喝不愁。
该乡侯村村72岁的侯向林告诉记者说:“能吃上热乎乎的大锅饭,从心里感谢党和政府,给这么好条件让自己居住,感觉很过意不去。”他还表示,等天气晴好,会跟家人一起参与到恢复重建的工作中去,绝不给政府添半点麻烦。
住得舒心
被子、席子、小薄毯、枕头等家居用品一应俱全,扇子、蚊香、毛巾、肥皂、风油精等夏日必需品应有尽有。这是记者在郎溪县姚村乡敬老院临时安置点看到的场景。
“住的地方比我原来的家还要好。”该乡四青村村民刘积福告诉记者,他腿脚不灵便,膝下无儿女。大雨来的时候,觉得没有生还可能,就在自己快要放弃希望的时候,村干部谢传江等人破门而入,二话不说背起他就往外走。
随后,在大家的帮忙下,他于6月21日进入该乡敬老院临时生活。“还有志愿者来给我量血压,关心我的生活。”刘积福感动地说,一个人生活久了,在老年却得到这么多关心,感觉很幸福。他还说,自己会补鞋、补衣服这门手艺,等洪水退去,自己会继续免费给大家缝缝补补,算是回报。
在凌笪乡中心小学临时安置点,记者看到学校教室里课桌大部分被移到别的地方,就地腾出了一批新教室作为临时食宿地。教室里凉席、饮水机等物品摆放整齐。安置点各方面物资齐全,后勤保障也很得力,容纳百余人入住,一点问题也没有。
“居住在学校的村民人数已经大幅度减少,在这里安置的村民不超过6人。”学校负责人介绍,随着部分灾民投亲靠友,目前学校的安置住宿区域很充足。
医有保证
“安置点上都配有专门的医疗人员,并同步开展发热症候群、腹泻症候群等疾病监测。”郎溪县飞鲤镇龙塘村第一书记邹喆向记者介绍,医疗人员全天24小时对每一个前来就诊的村民提供医疗服务,并每日对有腹泻、发热症状的病人进行跟踪医疗服务。
在该镇临时安置点,记者看到志愿者及工作人员在开展常规疾病救治的同时,还定时对安置环境进行消毒。
“上午会对安置点周边区域进行喷药,杀灭蚊蝇。中午会对自来水进行检测,并采样送至县疾控中心检测。”龙塘村卫生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所有送检结果都显示合格。
除此以外,记者还了解到,近日飞鲤镇卫生院还在该镇幸福圩汤家墩等防汛站点,为受灾村民免费提供阿莫西林、十滴水、创可贴、消毒酒精等卫生医疗用品,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健康。
新闻推荐
郎溪讯 7月1日,郎溪县凌笪乡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命令:南漪湖水位居高不下,沿湖的飞鲤镇有重大险情,要求凌笪乡迅速调集人员赶赴飞鲤镇抢险。 &nbs...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