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省交通运输厅下达宣城市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民生工程任务为开工48座,完工40座,计划投资3201万元。宣城市在10月底即已提前2个月超额完成建设任务:48座桥梁全部开工,完工45座,占年度完工任务数的113%。
一座桥,畅通求学路
肖红桥,宣州区古泉镇桃岱崔村的入村桥,承载着全村10个村民组、1000多人的出行。
这座长21米、宽6.5米的钢筋混凝土新桥,桥面宽敞平坦。一侧护栏正中间笔直地插着崭新的“管养责任公示牌”,上面一一列出管养单位、责任人、监督电话。不时有农用车、汽车从桥上经过,一来一往间,通行很是顺畅。
村支书刘芳根告诉记者,虽然前几年“村村通”工程把马路修到了家门口,村民们出行方便了,但摇摇晃晃的老桥还是让人犯愁。
老桥,是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石拱桥,年久失修。路面窄,一辆农用车都开不进村;桥面低,一下雨,桥就被水淹了,全村300多名孩子必须多绕4公里路才能安全上学。至今,刘芳根还清晰地记得2009年6月底下的那场暴雨,不仅让村里7月份的党员大会没开成,也让孩子们停学了好几天。“现在好了,雨下得再大,孩子们上学都不用担心了!”
为了早日让新桥发挥作用,肖红桥从开工到竣工,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比常规建设速度快了四五个月。像这样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是全市危桥加固改造工程“快速度”的一个缩影。
记者在市农村公路管理局了解到,建设的“快速度”来自于对项目的提前谋划、周全准备。“年前,我们就完成了项目对接、方案设计,通过招标的绿色通道,缩减了前期准备时间。”市农村公路管理局副局长张庆国介绍。考虑到桥梁施工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该局做出了6月20日汛期前完成桥梁下部结构的规定,这样,即使在汛期,也能正常施工,从而为全市今年提前超额完成任务、百姓早日受益打下了基础。
把好关,建设放心桥
农村公路危桥改造,作为民生工程,“安全质量”是关键,也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这一点在宣州区狸桥镇双桥墩大桥施工现场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里,只见大幅的蓝色项目公示牌与红色的安全生产警示牌被醒目地设在了工地周围。施工时间、规模、技术标准、资金来源、项目负责单位、责任人和监督电话等信息清楚地标注在公示牌上,让人一目了然。
走进工地,入眼的是一派车来人往的繁忙景象。打桩的冲击钻轰隆作响,运输水泥混凝土的翻斗车来回穿梭,黄色的大吊车升起几十米的长臂将装满水泥混凝土的塔吊吊起浇筑桩基……近处小土坡上,几名工人正在台帽上捆扎钢筋。宣州区公路管理所副所长张诗全一行人,正神情专注地听着一旁施工人员的工作进展汇报。“招投标时,我们就坚持选择信誉好、施工力量强的施工单位,确保大桥质量的技术保证。”张诗全介绍说。
作为业主单位的狸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恒意则表态,为了保证大桥质量,他们聘请社会监理,对桥梁质量进行24小时的旁站式监督。
过关的质量还在于监管机构的健全。为抓危桥质量,市交通运输局从2011年就进行了监管机构完善。目前,各县市区交通质监站全部成立,大部分县市达到了验收标准,改变了以往宣城市县一级没有专门的交通质监机构的局面,建立起了“政府监督、业主管理、工程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障体系。
更重要的来自于质量安全管理“十六项”规定的严格落实。把好原材料关、严格砼配合比的审批等16个桥梁质量安全易出问题的关键环节,前一道工序不达标,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部位必须返工。今年的质量监管中又加入了危桥改造隐蔽工程新要求。
市交通质监局检测结果显示,今年完工的45座桥梁全部合格。
45座桥,座座暖民心、惠百姓,被乡亲百姓们亲切地称为“惠民桥”。工程实施过程中,得到了群众自发支持。古泉镇桃岱崔村村民章新锁,新桥扩建需临时占用他家半亩田。得知消息后,他二话没说,用3天时间就收割掉田里的农作物,免费把土地让出来。“危桥改造,是造福咱百姓的大好事呀!”
这项深入人心的民生工程还在继续,2013年,宣城市约有76座桥梁列入改造计划,目前大部分项目已经提交、审查完毕,一些需报省里审查的大中桥项目,也已获批。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合工大落户宣城,是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大喜事,师生的饮食生活等情况也倍受关注。日前,记者从市物价局了解到,为了给合工大宣城校区的顺利发展以及学生安心学习、...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